“鹦鹉唱起致富歌,莲藕开出幸福花”3个镜头透视冶源街道脱贫秘诀

2020-10-26 15:0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30日讯 近年来,冶源街道建立标准化鸭舍、莲藕种植基地、观光农业基地、巩家桥观赏鸟养殖等产业扶贫基地18个;9个省定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项目均见实效,村集体收入成倍增加,贫困户每年年底拿分红……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精准扶贫的“密码”?近日记者走进冶源街道多个村庄,了解特色扶贫产业带来的山乡之变。 

  鹦鹉相伴精准脱贫 

  天刚蒙蒙亮,位于冶源街道巩家桥村委西南方的彩凤鹦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房内,1000多只五彩斑斓的鹦鹉在鸟笼里上下雀跃,鸣叫声此起彼伏,演绎着一曲高昂的破晓交响曲。 

  养殖场里的管理员聂象波早早起床,穿着白大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拌料、喂食、消毒、清扫粪便……熟练利索的动作看不出任何异常。可走近一看,却发现聂象波上肢及面部严重变形,胳膊伸不直,手指弯曲伸不开。十几年前的一场大火让原本幸福殷实的家庭眨眼间家破人亡:聂象波妻子在大火中当场丧命,聂象波全身烧伤达60%,好在抢救及时,最终保住了性命。 

  20167月,巩家桥“村两委”积极响应全街道产业扶贫新路子,在街道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投资20万元注册了“彩凤观赏鸟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管理,采取“合作社品种创新+技术推广、供货商高于市场价格采购+畜牧部门专业技术指导”的运营模式,聘用聂象波为技术管理员。聂象波全身心投入到合作社运营中,访名录,看科技书、养殖视频,跟随街道村干部到潍坊、淄博、德州等宠物市场较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细心观察、精心钻研,像母亲照顾婴儿一样悉心照料鹦鹉,养殖工作搞得红红火火。聂象波笑言:“自己要命也没想到,作为一个残疾贫困人,还能从事喜欢的养鸟行当,虽然干一天下来很累,但心里很踏实,我和儿子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为扩大养殖规模,合作社正以聂象波为人才依托,以点带面,培养更多养殖专业人才,逐步在全村形成特色养殖产业链。 

  近来,冶源街道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工作重点,始终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把产业扶贫作为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新型模式,实行“销售+市场+技术管理”的特色运营,取得明显成效。 

  藕池里满身是泥的村干部 

  走进白塔桥村东的白塔水库,一大片藕池映入眼帘,荷叶虽已凋零,但放眼望去,仍十分壮观。最东边的藕池里,几个采藕人,身着连体皮裤和长靴,戴着手套,手持高压水枪,正在齐腰深的泥水中冲泥挖藕,满身满脸的污泥。这时,一个挖藕人挥舞着刚从水中捞起的一大截藕向记者打招呼。据冶源街道宫家坡社区书记和晓斌介绍,这位打招呼的是白塔桥村主任马金明,他正带领村干部,在水中挖藕。 

  “我们已经挖了一周了,长时间在水中工作,大家整天嘟嘟以后要是患上风湿病和关节炎,让我养活他们,哈哈哈……。”马主任边弯身挖着边“诉苦”。 

  “今年的藕本来价格就不是很高,为尽量的节省点费用,我们就亲自上阵,到时候能分给贫困户的钱就多很多。我们每天一把村里的工作忙完就赶紧来挖藕,要赶在下雪前全部挖完。”说完,马主任抬头望了望那一大片藕池。马主任的话让人心头一热,说不出啥滋味。 

    冶源街道为加快推进白塔桥村农业示范项目,投资了60万元新建5个藕池、6间茶室及1个管理房;投资80万元新建4个养鱼池;规划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白塔休闲生态农业示范区。 

  矗立在荒山野岭上的“印钞机” 

  在湾头河村西头山顶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犹如威风凛凛的持“盾”战士,只要有光照就有钞票。“这是李家庄子、福山集、巩家桥、赵家楼、米山、北广尧和大店七个村的光伏扶贫项目,占地25亩。”街道扶贫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房顶、水库边、冷库顶,到处遍布光伏发电板,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装置已经变成省定贫困村‘致富好帮手’了”。 

  2016年和2020年,冶源街道共引进光伏发电项目12个,装机容量达到近600KW。“我们不仅要帮助贫困户实现短期脱贫,还要建立持久的增收途径。”冶源街道扶贫办主任石春杰说,“光伏发电站的寿命在20年,为了实现对贫困户的长久帮扶,按照全街道发展规划,光伏发电的收入首先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前提下,剩余部分用来发展村内公益事业,积极为村民寻找新的脱贫途径。”2016年以来,光伏项目收益达到100万,20多万元用于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保证贫困户生活质量。 (通讯员 众闻 林宣 振海

责任编辑: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