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立校,党建引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积极打造红色基因传承样本

2020-11-23 21:4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3日讯  “白天披肝沥胆,夜晚枕戈待旦。我们的印记最好辨识了,只须摘下那几乎长在脸上的口罩,那深深的勒痕,那肤色不一的面庞,分明都写满了不屈……”11月23日下午,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联合创作出品的抗疫主题舞蹈诗《逆行》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进行第十七场公演。“2020全国主流融媒体山东高校采风”活动媒体团现场欣赏了这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抗疫舞剧。

  《逆行》以一名援鄂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舍生抗击疫情的故事为主线,通过《集结》、《秀发》、《“疫”场》、《面“罩”》、《抢救》、《留守》《抢救》等11个篇章,用舞蹈语言生动展现了一家五口在2020年初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经历,艺术性地诠释出国人同舟共济,英勇顽强的抗疫精神,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掌声不断。

  近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校已持续打造了《风筝》、《乳娘》、《逆行》等多部山东省红色文艺精品,积极推进文艺成果转化,多样化、多元化呈现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校前身来自于山东省团校,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近年来,学校坚持“红色立校”,聚焦培养“坚定信念跟党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的“山青样本”。目前学校已经构建了以红色思想引领的课程,红色文化熏陶的校内活动和红色实践的自我教育等体系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培育红色思想,引领学校课程体系

  据介绍,该校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5+X”思政课程体系。即在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依托红色资源和各二级学院思政力量,结合人才培养和专业特点,着力打造一批以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为核心的“X”特色红色思政课程。围绕革命文化、共青团文化、沂蒙精神等,构建《青年之问》《青年之行》等思政课必修课辅助教材和选修课教材,使其成为强化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核心支撑。依托学科专业聚集校内外资源,强化红色文化研究阐释和成果转化。近年来,《以“红色地图”为载体的高校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实践研究》、《济南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政德教育路径研究》等40余研究课题获得立项;另有《试论民族舞剧〈风筝〉的多重审美意蕴》和《关于高校舞剧作品创作路径的思考——以舞剧〈风筝〉为例》论文发表。将红色文化作为学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传承红色文化,滋养校内活动体系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省级文明校园,积极发挥“山东红色舞蹈文化基地”示范和引领作用,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传承创新红色舞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校内红色资源,依托校史馆、共青团文献展、青运史、志愿服务展、西部计划展等校内平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将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活动重要内容;将红色教育活动纳入学校青年文化节重要内容;打造红色大讲堂、“中国梦 青年说”、“中国梦 师生唱”、“红色文化我来讲”等发扬传承红色文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品牌,以浓郁的红色文化滋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开展红色实践,完善自我教育体系

  据了解,学校先后与王尽美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红嫂纪念馆、山东省党史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合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并认定课时量,学生红色社会实践实现创新学分兑换,为红色实践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全校齐动员、早准备、强培训,整合师生力量,提升学生能力,更好地为红色实践活动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服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产品的社会传播力度。目前红色舞剧《乳娘》已完成演出56场基层演出,全国首部战“疫”舞蹈诗《逆行》开始赴医院、高校以及县区基层进行巡回慰问巡演,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