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暨“丝路亚洲”国际摄影季

2020-12-12 19:3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图片 

  开展时间:2020年12月22日14:00

  展览地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出日期:2020.12.22——2021.3.22

  图片 

  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自2006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学术性、探索性和国际化,得到国际摄影艺术联盟(FIAP)、各国摄影组织及国内摄影界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摄影文化品牌。

  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暨“丝路亚洲”国际摄影季将继续坚持学术性、探索性和国际化的宗旨,由摄影展览、学术论坛、艺术讲座、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板块组成。鉴于全球疫情,本届双年展采用现场展览与线上展览相结合,同时推出“丝路亚洲”国际摄影季系列活动,时间将连续三个月,实行分期、分项的方式开展各项展览、论坛和交流活动。本届双年展共推出邀请展、学术展、主题展、实验展等共60余个不同风格的展览,自即日起将陆续推出。

  重要提示

  鉴于目前国内外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大学校园是疫情防控重点单位,本届双年展原则上不邀请参展作者参加现场活动,不安排集体参观,拒绝境外人员进入校园。所有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必须出示身份证、本人山东省境内健康码(绿码)、配合体温测量并佩带口罩方可进入校园。凡来自或去过疫情风险地区的人员,必须同时提供本人7日内核酸报告检查阴性结果纸质报告方可进入校园,敬请大家理解。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国际摄影艺术联盟(FIAP)

  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

  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

  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承办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

  山东省摄影家协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协办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墨子国际影像研究院

  山东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

  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任:

  里卡尔多·布西(意大利)

  国际摄影艺术联盟主席

  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名誉主席

  顾问:

  马提塞拉 (安道尔)

  国际摄影艺术联盟第一副主席

  利库里斯(希腊)

  国际摄影艺术联盟董事会成员 秘书长

  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常任主席

  朱宪民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

  主任:

  杨元惺

  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主席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

  潘鲁生

  中国文联副主席

  山东省文联主席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副主任:

  李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

  张小苏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

  艺术总监:

  曾 毅

  展览统筹:

  吴平关

  策展人:

  曾毅、敖国兴、杨延康、张辉、吴平关、李百军、李文华、顾群业、吉川值哉(日本)、王建琪、姚璐、谷永威、郑培书(新加坡)、柳银珪(韩国)、原晓艳、日越、贾虹荀、张宏伟、刘玉鹏、白晓丹

  展 览 项 目

  杨元惺摄影艺术作品展

  本展览通过作者拍摄于世界各地的风光与人文作品,较全面地集中展示了作为一个老摄影家,对摄影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与自然人文的热爱,其中投射出的人文关怀与思考断想,给观者以启迪与遐想。

  异域同天

  ——中日韩高校师生摄影邀请展

  中日韩三国一带一路,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共同孕育了东亚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谱写出了世界文明的壮丽篇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日韩三国合作不断升级、共同利益持续扩大,文化交流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本展览通过中日韩三国的 30所高校联合举办摄影展览的方式,向观众集中呈现300余幅师生影像作品,作品内容都是关注人文、关注历史,同时关注现实文化,关注当代与自我生活紧密相关的优秀作品。

  总策展人:张辉、吉川直哉(日本)、柳银珪(韩国)

  学术主持:姚璐

  后像——当代摄影实验场

  “后像:当代摄影实验场”对这一学术议题提出了新视角思考。“后像”是消失的流行性“审判”,是后摄影时代下亟须被关照的部分,回复了摄影本体语言的召唤,是对摄影自身的回望,或在当下感与历史感中寻求一种平衡感。后像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观点,一种场域。它是作为规划和筹谋的图像,探讨当代摄影关注的图像表达与意义,后像摄影即站在了摄影的纵深处研究图像的哲学思辨,展览亦即是作为建设性的实验场。

  策展人:敖国兴

  艺术家:邸晋军 高岩 罗洋 孙略 王宁德 张兰坡 张巍

  邸晋军:故国

  寻找故去的中国,在仿造与伪装之间迂回前进。作品通过古诗词的形式暗示可识别的信息,图像持续地被语言“纠绊”。多种早期摄影术工艺材料的应用,探寻不同时期材料对影像呈现的影响,将真实的表面与暗示性的语言场景纠缠到一起,模糊时间性,通过不同时代拍摄的风格和观看方式的改变探讨当代的视觉语境。踏上先贤踪迹,瞥见当下寻常。

  高岩:陌生的风景

  自2017年以来,艺术家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小岛和内蒙古高原的起点。在新的文化生态与不断被改造的自然环境中,他感到无论是在遥远的他乡还是生活在身边的城市,那些不断变化的地貌虽然近在眼前,可与艺术家的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艺术家工作的方式也从对某个地域或生态的观察,转向对充斥着陌生的、具有疏离感的风景的寻找。对这类主题的寻找不仅是为了再一次确认艺术家从“平庸美学”的角度对风景摄影的理解,还是对自身无处安放的乡愁的自我追问。

  罗洋:女孩们GIRLS

  这个作品是一个持续的拍摄项目,这些影像来自于自己和一些女孩的成长的过程。内心本能的坚韧与面对成长的摩擦,试图以影像来获得安慰,在生活中她们既是柔弱易损的,同时又是执着果断的,充满着希望也潜伏着危机。一幕幕发生在生活中虚拟对立的画面,正是她们和自己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女孩们的生活交织着现实在慢慢的改变,艺术家希望她们的生活和这一系列影像进入一种更广阔的世界。

  孙略:雪花工场

  该作品是在电脑中模拟真实雪花形成原理,利用程序实现虚拟雪花的产生过程而获得的。程序的初始条件同样是一个虚拟的晶核,同时为虚拟雪花设定不同的温度、湿度以及结晶规则等不同参数,然后,变化万千的雪花就可以生长出来。一般情况下,长成一片美丽的雪花,需要数千步至数万步循环迭代计算。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电脑程序里也无法生成两片相同的雪花,真实与虚拟世界里的雪花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是在不停的发生、发展直至最后消亡,它们都绚烂缤纷令人称奇,它们都张牙舞爪同时精致乖巧,它们都晶莹剔透,它们都是六角的。

  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我们观念中的“雪花”。

  王宁德:无名

  艺术家用摄影的方式从不同城市的墙壁上收集了大量覆盖小广告的痕迹,这些笔触也是两种人群对抗和矛盾的记录,艺术家给这种隐蔽的过程赋予了某种形态与重量,让每个笔触显现为冲突的基因。图像最后指向无名的痕迹制造者,无名的场景,群体活动中无名的参与者。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参与和行动对抗性的⻆度上来讲,这些痕迹和涂鸦有部分类似的属性,艺术家通过对社会景观元素的收集整合,探寻社会矛盾的基本组成方式,从现实的微观叙事中探寻出个人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表达。

  艺术家没有让照片成为时间的容器,而只是让摄影作为一个媒介,图像被物化为笔触,伪装成绘画语言的一部分,艺术家用一种一本正经的幽默感,指涉了在艺术史里摄影与绘画间纠葛缠绕的复杂关系。

  张兰坡:巨人传、曙光

  《巨人传》系列之二:在一个上下颠倒的熔洞里,伸进来的是一条干枯的逝者胳膊,众多鱼类、动物标本从他掌心喷涌而出或吸纳而进,或不由自主或心甘情愿,其下,放在颐和园石墩上是一个半切开的人脸,在他的大脑眼睛和嘴巴里插着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三支麦克风。

  《巨人传》系列三:在这幅作品中,艺术家拍摄了两个孩子的标本,一个头里有龙,一个眼中无珠。他和她分处在两个互相博弈的干腿和象骨之上,空中飞舞着争抢石制花圈的恐龙。在画面下部的深渊旁,斜躺着金缕玉衣的空壳。

  《曙光》:奔跑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如果步伐和地球的自转一样快,那么在天黑之前,总能见到厚幕般的天空底端有一剑横劈的霞光,永不消褪。它扫亮一切向西的尖端,将时间凝固。

  夕照和曙光有区别吗。

  在晨昏线上晨昏颠倒,进退难辨。

  连不期而至黑夜都是那么相似。

  路上的人们在一线曙光里南来北往,东成西就,击鼓传花,吹灯上床。

  在作品中艺术家用摄影将这些充草的标本凝固在永远的曙光中。

  张巍:人偶档案

  在艺术家之前创作的作品里,拍摄了大量的人物素材,用电脑拼贴的方式虚拟了一个类似玩偶的团体,有明星和政治人物等形象。在新的系列里,他想让这些身体零件寄寓在某一个看似真实的赝品图像里,更加夸大其戏剧成分,并通过这种制造来组成一个虚幻的帝国。

  通过重新编码复原来自网络搜索的历史文献、电影截图、古代绘画、经典纪实摄影等素材资料。由玩偶团体来模拟人、事件和行为,篡改原有的现实模型并摧毁“合理性”,在错乱时空中构成一种虚假的文献。使其成为一部伪历史的碎片蒙太奇,即政治寓言也是未来象征。

  “留在家里”

  ——全球摄影师聚焦疫情中的生活瞬间

  本展览是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而举办的一次全球国际摄影大赛,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分布全球五大洲的九十个多个国家的摄影师都积极参与了这个国际性摄影大赛。展览共展出世界各国154位摄影师的180幅获奖作品。国际摄影艺术联盟(FIAP)已正式授权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FIAP成员组织),负责在中国进行展览及相关事项。

  策展人:曾毅 郑培书(新加坡)

  《2020待在家里》 阿达·卡扎利Ada Kazagli(希腊)

  海外摄影家作品邀请展

  王志平(法国):遍地风流·普罗旺斯的恢弘抓拍

  这个展览的艺术家为中国著名的“四月影会”核心成员,是他移居法国后对摄影艺术进行的新探索。在那个以浪漫著称的国度里,他将视觉的关注点落在法国小镇阿尔泰,一些梵高当年经常行走的小街路面上铺着特制的瓷砖,仿佛镶嵌着梵高背着木画箱佝偻行进的身影,而且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他试图以中国艺术家的灵感,将这些影子延伸拓展。于是,他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捕捉瞬间、定格画面,而后对普罗旺斯炫丽浓郁的色彩、史诗般的恢弘气势、美感大片1比2.3的宽银幕构图、魔幻电影里的神秘氛围、景泰蓝或洛珂珂风格的雕琢堆砌、将时间轴引进空间的多棱画面、画面里的对比排比文学性进行烹饪。他自嘲道:这个烹炒过程就是某些人所说的“作假”。并设问:有没有人能在摄影之外其它姊妹艺术中给我指出一个毫无作假而又成功了的作品样子。接着坚定地说:我誓死捍卫在艺术摄影中作假的权利!

  策展人:吴平关

  王卫光(巴西):马背上的牛仔

  本展览关注的是巴西东北部干旱地区传承百年的独特的群体——巴西塞尔牛仔。作品中既有他们强悍勇猛的形象,也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温情的身影。牛仔们的孩子十分崇尚父辈,以他们为人生的自豪,但现代生活的诱惑使年轻一代开始与父辈的行当渐行渐远。人们隐隐的潜意识中,这个古老传统的牛仔行当似乎会面临消亡的命运。从牛仔们的谈吐中,艺术家已经感觉到了他们的一丝惆怅。

  策展人:曾毅 顾群业

  赵维克(美国):阿米什的春天

  这个系列作品是为了结合跨文化沟通学和符号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跨文化摄影的进行的实践与探索。阿米什人是一百多年前从欧洲迁徙到美国和加拿大东部的德裔移民,是欧洲“再洗礼派”的一个分支。他们认真地寻求圣经中各种教义的原委,认为对物质的贪婪会造成社会的贫富差别,这与中国儒家思想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有着相似之处。因此,他们以拒绝汽车及电力等现代设施,拒绝现代科技(包括电灯、汽车、互联网),过着简朴的生活而闻名。

  策展人:谷永威、刘玉鹏

  国内摄影家作品邀请展

  吴平关:大河流过

  本展览试图提示人们,所有靠想象介入的视觉都是暴力脆弱的,在屏蔽了真实的华彩里,还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存在;在不受外力干扰的角落,还有哪些隐匿于世的精神。于是,摄影者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人们看到强大残酷的、冰冷无情的环境和现实之下,人们顽强的生存本能。而这一切,一定不只是“他们”,是不知将要得到或失去什么,且又不知要往何处去的“我们”。

  策展人:曾毅

  惠怀杰:造像·我的陕北

  出生于陕北的作者,一直将深情的目光投向陕北大地。在这里,他呈现的是这片土地上最普通的农民的历史图像——合影。这些携带着周遭环境与气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影像,恰当地展现了陕北人的姿态与面孔、习俗与生态。这些照片是现实,也是历史,更是未来。站在当下这个千转百迴的历史节点,摄影师通过这些影像对自己与故土、对故乡人与陕北大地……带着期冀进行了一次回溯,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和陕北人。作为观众,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摄影师邀请我们大家,参与到这个为普通人与不普通时代的造像中来。

  策展人:李文华

  白宝鲲:高地

  摄影家长期关注藏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以开放前卫的视野和灵动敏感的捕捉力,深度关注了中国藏民族的生活状态与信仰格守,呈现出一块别样的疆域。

  策展人:杨延康

  图片 

  关锁芹: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

  作为锡伯族女艺术家,在文化苦旅中重新进行身份认定后,朝本民族文化内核出发,试图逆行而上,寻根溯源,将一个具有原始文化遗存的“结绳记事”式“族谱”活化石,用当代摄影艺术手法进行了并置与再现,从而使家族所供奉的象征性“物象”,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具体对应的“形象”。

  策展人:吴平关

  汪玲:太湖-Ⅰ

  本展览的图式构成与视觉表达,是对热点摄影题材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是艺术家试图打破传统表达的一种大胆尝试。太湖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心灵的疆域、精神的庙宇、影像的胡泊。她不断行走,反复丈量,用心凝视,一边追寻前世缘起,叩问自己的来处,试图雕琢一座灵魂歇息的佛窟;一边用血管里的温暖,仔细描绘心中的这幅液体版图。

  策展人:吴平关

  冯唐春:中国瓷

  冯唐春的《中国瓷》是把相机对准了身边的陶瓷手工艺者,陶瓷与人在这块土地上的关系,在思考中运用肖像式的方式重构了他们,主观的运用了膜抽离了现场中的人和事,观念性的隔断让他们在平实的环境中更突显而生动,希望被安置在膜前的陶瓷人不再是具象化,而被抽象性地注入更多的解读和凝视,这样的凝视是瓷与艺者的精神所在。

  策展人:杨延康

  图片 

  王琦、郑小乐: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它显得无奈和消极。随遇性是自然的?神性的?还是人为的?为什么要安放在这里?在顺其自然、顺应环境中不怨怼,随时随地等待开启的时机。如此周遭让你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探寻性,随遇而安也是一种机缘巧合,也是一种邂逅的观察。社会的发展,人类变得越来越功利,物欲横流下的随心所在,让物象超越自然随遇挪移和荒诞安置,人性改变了物性。自然而安有景观中存在的天然性,人为而安却超越了现实变得滑稽无序,迷幻出诱人的色彩,我们在认知及感知中悟出,于是产生思考,于是我们有了《随遇而安》的观看及记录。

  策展人:杨延康

  图片 

  图片 

  刘瑜:墙词

  诗人刘瑜从那些风雨剥蚀的墙皮中,衍生出超乎异常的生命姿态和意象符号。在扑朔迷离的构成中,释放着别样的抽象意蕴而共存于一个秩序的世界里。这些象征性的图像,构建了超越现实的生灵图腾,形成了不可预设的另类图式。

  策展人:李百军

  白杉:独白

  白杉以主观意念关照自我,在他的影像中,故乡不再是具象的载体,那切身的耳闻和所见也不再具有线性的表达和对应,犹如梦的本身,消失了边界,也混淆了现实。这个以故乡为线索文本,融合了他过去十年来的经历,也构成了一次时间与空间交叠的对话。

  策展人:李百军

  《荒服三千里》 9人摄影作品展

  纯碱:羌羌木 2016-2020

  “先锋”的纯碱挑战的不仅仅是固有的拍摄观念,还有大量习惯传统摄影作品的阅读者,他突破的是已有关于摄影定义的边界。也许正是纯碱创作开启的时候,青海的摄影才进入另外一个新阶段。摄影是可以“乱拍”的,“乱拍”让摄影进入了更丰富时,也步入了更艰难的阶段——当代摄影。

  策展人:张宏伟

  常湘军:那方水土

  常湘军的《那方水土》系列在大光圈的帮助下,微弱光线完成的抓拍的人、物,都有一种孤立于时代的境地。他们和时代的关系是游离的,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根性自然。这种情况下,拍摄一切技巧显得多余,常湘军要解决的最大技巧问题是如何朴实。质朴的《那方水土》最后形成一种坚实地扎根于传统的历史整体感。

  策展人:张宏伟

  贾红东:贾画

  贾红东是街头的梦游者,每天游走在大街小巷用影像发问。《贾画》既不是来自某种内在感受,也不是来自某种意志行为。《贾画》的表现是一种纯粹的、不假思索的、无意识驱动下的行为的结果或者影响。那些空洞无味的平面构成,在贾红东的镜头里自有一股卓尔不群的气概。

  策展人:张宏伟

  李建东:在西北

  李建东的《在西北》中,以其审视世界的独特视角使得人们获得了一个思索现实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建东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记忆方式,这种记忆以静态现实为对象。司空见惯的景象,被他用相机呈现出了一种剥离了特定时空的微妙感。镜头凝聚了历史与现实的真实,疏离无力,孤独忧愁。在他这里,摄影的态度要比摄影本身重要的多。

  策展人:张宏伟

  刘宏:素观

  刘宏的照片“气氛”是关键词。她发现了气氛有一种使平凡事物充满美感的魔力之后,在的《素观》中,一种神秘的气氛统摄全体,独特的黑白影调在这种气氛里悠然滲出,隐约传来一种紧张与不安。

  策展人:张宏伟

  孙升宗:昆仑

  孙升宗的《昆仑》中都是青藏高原凌乱不堪的场景,荒诞、诙谐,咋看起来没有主题,影调也显得驳杂,难以给人一种常规的视觉美感。这种从传统审美习惯的逸脱,更利于他的影像宣泄,一种复杂的抒发而不在意于世俗对峙所产生的紧张,一种压抑的暴力性倾向之后的佛家怜悯。

  策展人:张宏伟

  王志军:未见异常

  王志军的《未见异常》用快照的手法与锐利的目光直取他的对象的本质,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了毫无保留的影像表现。扩大了对真实的定义,深化了对真实的理解。

  策展人:张宏伟

  徐栋:青海湖

  寻常的色彩,井然的秩序,以及几何上的确定性,使徐栋的《青海湖》的画面显得非常愉悦,两种形式空间性与叙述性的视觉冲突似乎彼此平衡,没有一方取得完全的主导。当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叙述走的过远,照片中的几何学立即召唤我们回来,当照片中的几何学开始枯燥,潜在的叙述则马上自我现身。

  策展人:张宏伟

  叶鹏举:凿空

  叶鹏举的《凿空》中,作为重要组成元素:荒漠和国道,上面空无一车。在这里,无人分享我们的所见,之前亦不曾有人来过。我们所体验的将完全只是我们自己的。旅行的放逐,相伴而来的失落,以及刹那的缺席感,在��氲,暗涌。一张一群飞鸟的照片让人瞬间清晰起来,吸引住我们,短暂地将我们与周遭其他事物隔绝,然后又释放我们继续去远行。所以叶鹏举的作品中荒野是全景式的,空旷而大有所为,笼罩而不盛气凌人。《凿空》的渲染让人心旌摇曳,而不会望而却步。在这里荒野是自然阴郁的一面,沉重而忧心忡忡。

  策展人:张宏伟

  《镜相》当代摄影艺术展

  图片 

  张力:无题

  由于一直被生活中的“反常态”状态吸引,摄影者就编造了很多“反常态”并且听起来悲剧的角色。一名没有水喝的船员,一个从不还击只会防御的拳击手,一位独自探险岛屿的书呆子,还有一个阻止自己向前一步的女孩。一些可能来自当下含糊的心情,还有的来自周遭和屏幕里所见。这些角色让我说不清也不想道明的感受有了正当出现的理由,同时也是自我找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有机会审视和观察自己,从生活和周遭提取故事的来源。它们都是我的一部分。

  策展人:白晓丹

  尼蒂什•阿德拉(印度):双重性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是演员”,威廉·莎士比亚认为每个演员都有独立的灵魂。这个系列被设置为做相反的事情,捕捉演员上台前的灵魂,虽然看似琐碎但引人注目的时刻;艺术家在身体或其他方面转变为角色时所营造出的双重性,而他们把自己抛在脑后,走进另一个自我。该系列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在精确和宝贵的时间潜入,从而转换成另一个艺术家的过渡,探索鲜为人知的自己对世界的亲密时刻。

  策展人:白晓丹

  王慎一:开端

  开端是一个纯艺术摄影项目,创作于2018年秋季至2019年春季。作品的灵感来源于黑白建筑光影和电影《盗梦空间》,我尝试用折纸的方式来构建我的内心世界。通过抽象的视觉效果,形式感极强的形状和线条,以及强烈的黑白对比,展现出光影关系。目的是通过结构上的展示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尖锐、对立、简单而又复杂。

  策展人:白晓丹

  赵天森:保持平衡

  这是一个通过将滑板运动与摄影艺术相结合的滑板摄影作品项目,它表达了我对于滑板的认识和理解。在滑板中,其实最难的事情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做出何种难度的动作时都需要保持平衡。但有时候也许会经历种种不同的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甚至练习无数次才能成功。平衡是对我生活的一种比喻,我随时需要在生活中面对和维持这种平衡。我通过创作这组黑白系列背景以滑板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运用平面元素以及几何元素构成背景来表达我对平衡的理解。

  策展人:白晓丹

  何丽文:成长

  《成长》创作于作者在旧金山生活的第三年,也是在海外生活的最后一年。当所有新鲜的事物都已成为每天会路过的熟悉风景时,他在课业压力和思乡情绪的困扰中逐渐丧失了创作灵感。作品的创作历时八个月,是他矛盾而又漫长的自我和解的过程。每张照片中或虚晃或模糊的形象代表当时的他,看着镜头的形象则代表过去的他,作品回溯了每一个阶段的自己和当时的情感变化。席勒说过,人要忠于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成长始于为梦想的一腔孤勇,归于古城千年不变的晨钟暮鼓。

  策展人:白晓丹

  白晓丹:未命名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世界的生活秩序。隔离的日子,恐惧、无助、孤独、迷茫,无时不伴随着我,每天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笑、哭泣,让我重新思考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以及种族之间的关系与距离。

  心存何物,万物皆成何物。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不过是穿梭于镜的两面罢了。镜子里的你我,那是真正的你和我吗?

  2020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获奖作品展(上)

  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是首个以丝路沿线国家为主题的国际青少年摄影赛事,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机制协同创新的重要示范项目,赛事被教育部批准列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丝路国家国际优秀摄影作品展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以首届竞赛获奖作品集成的美美与共·友好未来——青少年国际摄影作品交流展入选2019中宣部10大对外展览项目。

  围绕践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打造世界青少年影像文化国际交流平台,探索摄影提升美育,大赛将动员和组织世界各国青少年通过影像记录和传播这一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建设工程,加强各国青少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了解、沟通和交流,促进青少年做丝路文化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

  策展人:王建琪、贾虹荀

  《影·韵》 王子奇(中国)

  《等待》 Lee Ga Hyun (韩国)

  以上为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首期推出的各项展览预告。自即日起,会陆续将各展览系列作品及相关策展阐释等文字信息,以线上展览的方式分期分批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组委会

  2020年12月11日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