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敦煌然此生:常书鸿自传》出版

2021-08-20 10:3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敦煌学奠基人之一、首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的亲笔传记《愿为敦煌然此生:常书鸿自传》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出版社方面还邀请了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以及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常书鸿女儿常沙娜为本书作序。

  没有常书鸿,就没有今天的敦煌。常书鸿,著名油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被赵朴初誉为“敦煌守护神”。他1927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油画,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1936年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1942年他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随后担任首任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等。

  作为常书鸿亲笔自传,《愿为敦煌然此生》除以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极具深情的笔触回忆常书鸿巴黎留学十年邂逅敦煌的心路历程,回国七年才得以奔赴敦煌的波折无奈,以及五十年舍身保护敦煌的艰苦、呼吁与奋斗外,各章节间还嵌入常书鸿各时期的艺术创作感想,收录了非常珍贵的历史照片,并以彩插形式收录临常书鸿不同时期创作的与敦煌有关的画作,以及常书鸿女儿常沙娜临摹的不同时期的敦煌笔画。

  这些彩色图片不但使人可以直观感受敦煌四时之美,还可以直观感受不同时期敦煌壁画之特点,领略其丰姿和特色,对文本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拓展和补充。这部自传不仅是常书鸿一生奋斗的记录,更是一本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见证,还是敦煌文化的普及读本,更是面对困难人生不妥协的励志模本。

  正如常沙娜在推荐序中所言:“他一生中的坎坷成败,悲欢离合,他那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无私献身精神,时时都在滋养着我的思想我的心灵,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经历。重温爸爸的回忆录,回顾我的幼年、青少年直至成人,我都是跟随着他的足迹,按照他的塑造一步步走过来的……爸爸经常说:自从他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书摊上见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以后,他后来的命运,包括我们全家的生活都与敦煌紧紧地连在一起,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半个世纪以来,爸爸与我们全家虽然先后在敦煌都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但情和魂却永系敦煌。”

  樊锦诗也在序言中评价道:“常书鸿先生是敦煌研究院的创始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数十年来,以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扎根敦煌,在荒无人迹的沙漠中开辟出一片天地,为保护和弘扬祖国的瑰宝、人类的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晚年著自传《愿为敦煌燃此生》,全面地回顾了他的人生历程,更表现出他对敦煌的无限眷恋之情。” “常书鸿先生的一生,反映了一位爱国画家对中国新艺术的探索之路:先是留学西方,学习油画,继而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开创新的艺术之路,后来将自己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事业,为敦煌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热爱艺术、热爱敦煌、热爱祖国。在世界性的敦煌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缅怀常书鸿先生,要以常书鸿先生为榜样,更要努力把常书鸿先生开创的敦煌石窟研究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从20世纪40年代下层洞窟大多被积沙所掩埋,上层洞窟大多无法登临,危崖处处的敦煌到今日举世闻名、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样本的敦煌,“敦煌何其有幸遇到常书鸿,我们的文化史何其有幸有一个常书鸿!”

责任编辑:张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