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件有了“三代身份证”
“自从采用手持喷码机后,预制件信息更加清晰,二次标识的现象基本消失,短短几个月就省下上万成本!”在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十二项目部新港预制场施工现场,调度陈领军对新预制件标识手段赞不绝口。
“老陈,刚开始引入喷码机时,你可持保守态度啊,说新技术不一定适用,这才多久你就‘叛变’了?”质量总监郝士萍打趣道。
“那不是刚不熟悉嘛,现在我可是摆弄明白了,就俩字:好用!”作为在预制场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员工,陈领军把预制件标识的变化都看在眼里。看着喷码机,陈领军回想起自己刚刚入职时,被师傅带到现场“提桶上岗”的经历。
第一代“身份证”——“毛笔手写”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适应天津港东突堤工程建设需要,新港预制场承担了五个泊位混凝土构件预制任务。陈领军就是那时开始“提桶上岗”的——拎着装满墨水的桶,用毛笔在一件件成品上手写标识。
看似轻松的活计,实际上却比想象中累得多:每天为几十件成品标识,一会儿在梁槽线,一会儿又要去板槽线,遇到工友字迹难以辨认的情况,自己还要去帮忙重写。陈领军的师傅说,早在大建港时期起,就沿用这种方式标识预制件了。
第二代“身份证”——“模具喷刷”
世纪之交,预制场引入“模具喷刷”的方式,从此告别了“毛笔手写”的时代。“比起用毛笔手写,模具喷刷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在陈领军看来,将制作好的镂空铁板直接比对在预制件上,再使用喷壶或毛刷在铁板上喷刷,解决了字迹“因人而异”,不好识别的问题,这让陈领军立即“叛变”了“提桶上岗”。
但在实际操作时,他发现这种技术也有不小局限性,已写好的标识易被雨水冲刷,预制件新标准的应用,还增加了搭配单独工程模板这道工序,无形中降低了预制件标识的效率,“有时感觉还不如亲自上手写呢!”
第三代“身份证”——“数控喷码”
时间来到2021年,预制场在对标先进中发现了一件“神器”——手持喷码机。使用时,既可以按照电脑提前预设的内容进行喷涂,又可以在机器上对内容实时编辑、调整,不仅节省了人工,操作较以往更加简单易学,标识效率进一步提升。陈领军在预制场技术员的指导下,时间不长就娴熟运用,向这项新技术“投诚”。
多年来,预制场累计制作25.6万个预制构件,完成混凝土浇筑252万方。在陈领军看来,从一行行或隽永或拙劣的手写“身份证”,到数以百计的铁皮模具,再到如今的手持喷码机,预制件三代“身份证”的变迁,见证了航一人追求质量、提升品质的决心,也是项目部“预制工艺品”的项目文化理念一路升华,传承至今的缩影。(通讯员 杨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