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劳动力价格扭曲的视角

2022-12-23 15:05:5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不同步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一大典型特征。长期以来,包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市场改革步伐一直比较滞后,全国各地区普遍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即要素价格低于其边际产出水平。我国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劳动力作为一种关键投入要素,其价格扭曲会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影响机制和渠道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意义重大。

  劳动力作为产品生产中投入的唯一活要素,它的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具有相对复杂的影响。我们从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生产率效应、经验累积效应、要素配置效应、企业研发效应、企业规模效应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生产率效应层面。劳动力价格扭曲使得企业劳动力使用成本下降,因此,它会刺激企业招募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即包括非熟练劳动力也包括部分熟练劳动力,但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实际情况看,更多的是非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的大量进入初期会使企业劳动生产率明显下降,因为非熟练劳动力缺乏对产品生产技术、工艺等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进入初期会显著降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企业生产率水平下降可能会对产品质量升级产生不利的影响。

  经验累积效应层面。作为活的投入要素,随着劳动时间的不断延长,非熟练劳动力对产品生产工序更加了解,逐渐掌握了一些生产技术并积累了一些生产经验,生产经验的累积对产品质量升级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应该存在非线性影响:在扭曲初期,它可能显著抑制产品质量升级,在扭曲发生较长时间后(如一年或更长时间之后),它对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作用会明显减弱,甚至会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要素配置效应层面。劳动力价格扭曲可能会使企业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数量,从而改变它与资本、中间品等要素的配置比例。如果劳动力价格扭曲过大,可能会导致各要素的配置比例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从而直接影响各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如果扭曲前产品的各要素配置是合理的,那么,扭曲的发生会打破这种合理配置状况,使得生产过程中投入了过多的劳动力,而资本等要素投入比例偏低,进而导致要素配置效率明显下降,最终会引起产品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扭曲前各要素配置并不合理,则劳动力价格扭曲可能会使得各要素配置比例改善或恶化,这取决于扭曲前劳动力要素投入比例是偏低或偏高:如果偏低,则扭曲会改善劳动力与其他要素的配置比例;如果偏高,则扭曲会进一步恶化劳动力与其他要素的配置比例。综上,我们认为劳动力价格扭曲的要素配置效应相对复杂,它对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不确定。

  企业研发效应层面。一方面,劳动力价格扭曲不仅使得从事产品生产的劳动力工资下降,同时也会降低从事产品研发与创新的劳动力的工资报酬。这会打击研发人员的研发热情和积极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劳动力价格扭曲不利于产品质量升级。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扭曲还可能会刺激部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招募更多从事产品研发的劳动力进入企业,研发队伍的壮大可能会增加对产品的研发升级能力,从而有助于推动产品质量升级。综上,我们认为,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研发效应不是很确定。

  企业规模效应层面。一般情况下,劳动力价格扭曲会刺激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扩大后,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产生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存在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其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这会促进产品质量升级;另一种情形是扭曲带来企业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的产生会使得企业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其运营成本增长的更快,此时,企业关于产品的生产与质量监督、管理等环节会更加松散,于是产品质量会下降。

  上述是从理论层面探讨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升级的各经济效应,这些经济效应是否显著存在?这需要通过构建一系列的相关指标并运用相关的大量微观数据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我们基于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通过构造劳动力价格扭曲、生产率、研发强度、要素配置强度、经济累积指数及企业规模指数等指标,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在扭曲初期抑制效应较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会逐渐减弱;劳动力价格扭曲度足够轻时,它会促进产品质量升级,劳动力价格扭曲较重时,它会抑制产品质量升级;劳动力价格扭曲能够产生要素配置效应,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升级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它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质量影响;劳动力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它与规模不经济的结合会抑制产品质量升级;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扭曲与较高工资的组合能够提升产品质量,它与较低工资的组合会降低产品质量;劳动力价格扭曲存在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与经验累积效应类似;劳动力价格扭曲产生了研发抑制效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口产品质量。

  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政策涵义:首先,我国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是个必然的过程,扭曲程度的减轻会显著减弱它对产品质量升级的阻碍作用(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质量升级尤其如此)。其次,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市场化改革速度应该适当区分行业: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应当加快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市场化进程;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扭曲的市场化进程应该是渐进、稳健的。因为过快的劳动力价格市场化将不利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转型与产品质量的升级。再次,劳动力价格扭曲市场化改革需要与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熟练劳动力的培育、生产率的提高、研发意识的加强及研发实力的提升等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文/王明益 戚建梅

《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海婧
新闻关键词:出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