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实现大于三 济南机务段高职毕业生前置培训让“新生”提前变“骨干”
鲁网5月11日讯 “小张,机车司机开车过程中,黄色信号旗或者黄色信号灯代表什么意义?”
“是要求司机减速。如果这两者都没有的情况下,绿色信号旗下压数次,白色或者绿色灯光下压数次,都是减速信号!”
“回答正确。大家看好,这就是使用绿色信号旗的下压动作……”5月10日上午,济南机务段客运一车间培训师宋晓楠带领今年分配到车间的“2+1”高职毕业生,在一台电力机车旁训练各种机车手信号。
为满足主要岗位用工急需,国铁济南局自2021年起推出高职毕业生“2+1”前置培训计划。拟新接收录用人员完成在校两年理论学习后,毕业前一年被分配到各单位跟岗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们必须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通过资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才能最终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根据实际上岗作业。济南机务段职培科科长吴献伟说:“‘2+1’前置培训高职毕业生的乘务员能够比以前提前8个月左右顶岗,其他岗位职工定职后就能顶岗作业,也就是能够提前1年时间!”
济南机务段为帮助新职大学生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他们高标准制定高职毕业生“2+1”前置培训计划,组织专业精干力量形成“讲师团”,立足培训过程从严、学习内容从细、考试考核从实、锻炼成才从快,让高职毕业生迅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角色、放飞新梦想。自2021年培训计划实施以来,这个段“2+1” 高职毕业生前置培训达到了业务技能上手快、环境适应强、工作效率高的效果。
张发润是客运一车间东线队一名电力机车副司机,与司机白延龙组成党员机班。2021年,他刚被分到这个段实习时,一切都是陌生的。张发润通过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后,进入车间,以师带徒模式正式开展跟岗实习。实习结束时,这个段要求从事乘务员岗位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副司机的职业标准,方可签订劳动合同,正是入职,成为一名铁路职工。
要成为一名机车副司机,首先必备的条件是要跟随司机安全行车至少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才有资格报名考试。其次考试还分别有理论考试、实作检查和外线操作三大项目。实作检查和外线操作一般多注重练习和实践,考试通过率比较高。而理论考试,《技规》《行规》《操规》等,需要记忆的材料特别多,而且又特别枯燥,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张发润说:“苦点其实算不了什么。当我背的有点厌烦时,我只要一想到这是自己将来的饭碗,比在学校里没有分配方向的学习强得多的时候,一切的疲惫和抱怨都会抛到云霄之外!”如今,他拿到电力机车副司机驾驶证已有一年多,正备战接下来的电力司机技能鉴定考试。
同年分配到检修车间定修走行组的常博,在工长赵正安和师傅张成的引导下,从最初的“萌新小白”迅速成长为组内“业务大拿”。2022年,常博在参加国铁济南局机务系统检修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赵兴宇是去年参加“2+1”前置培训的高职毕业生。他被分配到检修车间电器上车组,第一次在车上装整流柜上部接线时,被错综排布线路搞得不知所措。一个铜排接6根大线,一共3个铜排,就要接18根线。师傅魏庆帅见到小赵为难的样子,走到他跟前,边示范边说:“像这样的情况,你首先看一下线号,按照线路图顺一下线,等全部顺好,再进一步确认,然后进行连接。不仅省力,而且准确。”魏庆帅把全部大线依次接好,赵兴宇学到了现场实际工作技能。回到班组,赵兴宇拿出学习本,写下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心得。
像这样学习记录成为赵兴宇的日常,同时他坚持每日学两题、问题不过夜,聚沙成塔,在车间星级职工理论考试中,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今年,新一批的“2+1”前置培训高职毕业生已分配到车间陆续展开各自的学习计划。学生郅德说:“能以这样的方式提前接触自己的工作岗位,让我很心动。我的老师曲建宇当时也是通过‘2+1’前置培训进入到岗位工作来的。这才不到两年,他就能带领我学习业务知识。我觉得在这里实习,比在学校学习到的内容更直观、更深刻、更有用。”(通讯员 解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