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融合新媒体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积极引导

2023-10-27 16:59: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公益广告在现代人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上的影响也日益凸显。电视融合新媒体公益广告不仅是一种宣传形式,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种载体。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壮大,不应该只局限于电视传播媒介,更应该利用互联网、移动传媒等新兴媒介,引起青少年对电视公益广告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让青少年与电视公益广告形成互动,正确引导青少年的行为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影响,热心公益,奋发有为。

  公益广告相关理论及特点

  1.公益广告的定义

  公益广告,是指经媒介发布的非盈利性为目的的为大众服务的广告。它着重于宣传或警示一些传播公益事业的观念,形成人们的公共行为的监督概念的传播,甚至进而推动某些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一般商业性质的广告相比,公益广告属于一种非商业性广告,是社会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广告的主题具有社会性,其主题内容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并利用广告的创意和艺术创作手段以及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方式引导社会公众。所以说,公益广告拥有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内容大多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题材,引导人们关心或解决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公益广告更加能够深入民众的内心,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通常而言,公益广告都是由政府及相关部门来主导制作,企业以及广告公司参与制作或者资助的。企业或者广告公司在参与制作公益广告的过程中,也借此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形象和理念。

  2.公益广告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社会性广泛、指向性明确、立场性鲜明。

  作用:公益广告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尤其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公益广告已经非常流行,通过公益广告这种形式的宣传,以促进了解广大观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并在这些问题上,缓解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改变他们的做法和行为,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

  公益广告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公益广告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问题,具体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发展。公益广告常常以短小轻便,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社会现实进行规劝和引导,调节关系,影响公众舆论,维护社会的道德和正常的秩序,促进社会健康有序的运行,同时,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市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公益广告和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又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一些针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广告中,表面上来看仅仅是针对吸烟者,但是吸烟不仅仅危害的是吸烟者本身,对周围的人群也会带来健康威胁。因此,公益广告无论是直接受众或者间接受众,它具有社会性广泛、指向性明确、立场性鲜明。

  3.公益广告结合新媒体形势下的多元化发展

  相对于报纸、杂志、电台(广播)和电视4个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形式,新媒体是在一个新的技术支持系统下的媒体形式,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网络,移动媒体,移动电视,触动传媒等,多种方式的有效结合,让公益广告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手机移动终端、交互网络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博客、户外广告等多种媒介,让公益广告的传播无处不在。

  电视公益广告对青少年行为影响现状分析

  从公益广告对青少年身心教育的角度讲,电视公益广告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工具和手段,它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同时,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但从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公益广告对青少你的因为影响逐渐弱化,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电视公益广告创作水平偏低,偏离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在我国的传媒领域,随着每年播出的公益广告数量的不断增加,电视公益广告由于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严格规范的广告制作和播出审批机构,导致有些电视公益广告出现了娱乐化、低质量甚至庸俗化的现象,不能发挥公益广告提高社会效益的优势。这种现状不利于青少年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使得青少年对电视公益广告的关注度大打折扣,也容易因为青少年的年龄和阅历浅而产生反感情绪。

  第二,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匮乏,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在创意表现形式方面,由于我国电视公益广告正处在发展阶段,存在以下问题公益广告内容形式化,缺少创意内涵;过于强调宣传说教,缺少创意形式;广告设计趋同化,缺少创意元素等问题。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表现,可以融合多种的创意元素。没有创意的表现,就无法吸引青少年对电视公益广告的注意力。

  第三,电视公益广告单向注入式的宣传,难以触及青少年的情感体验。青少年应该是电视公益广告的重点传播对象,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广告宣传情况下,青少年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广告的内容和被动的感受广告所倡导的思想。当前的电视公益广告,没能让青少年广泛而充分的参与到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和传播当中来。要想使公益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重大、深远、持久的影响,就要让他们充分参与到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传播中来,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创作、设计和交流。

  第四,电视公益广告传播渠道单一,不符合青少年的媒体接触习惯。电视是公益广告的主要传播载体,在其它新媒体传播上的力度、成效尚待提升。相对单一的传播渠道,让受众接触电视公益广告的途径大大减少,也不符合青少年的媒体接触习惯。在如今的新媒体视域下,新兴媒介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成为新的传播媒介,受到青少年的追捧。

  电视融合新媒体公益广告对青少年行为影响的强化策略

  第一,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质量,在电视公益广告关注的焦点与青少年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一方面,提升电视公益广告创作的质量,要针对青少年的发展特点确定主题。我们曾经对青少年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青少年对“垃圾分类投放”“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电视公益广告印象深刻,而这两则广告的特点是没有特别的说教,易于青少年思想接受和行动的实践、落实。所以说,要提高电视公益广告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效果,要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青少年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综合各种因素,科学的确定广告主题,要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主题,同时又不盲目的迎合他们。

  另一方面,提升电视公益广告创作的质量还要从公益广告的创意和选题入手。实践证明,给予受众印象深刻的广告,都是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好广告。因此,电视公益广告创作要不断提升广告的创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创意和独具内涵的公益广告。

  第二,采取多样的广告表现形式,提升青少年的感性诉求和公益情怀。

  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表现方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电视公益广告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广告表现形式。例如青少年对于明星有一种非理性的崇拜,所以近年来选择明星代言的电视公益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利用名人效应做电视公益广告,不仅扩大了电视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对广告的认同感和关注度。此外还可以采取“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广告诉求形式。在感性诉求中辅助理性诉求,更全面的展现电视公益广告的主题表达与创意表现。

  第三,与青少年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行为价值观。

  让电视公益广告与青少年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让青少年自身参与到电视公益广告的设计、创作和传播中来,增加青少年与电视公益广告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实现这种有效互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政府部门定期面向青少年征集公益广告的创意和设计;在电视公益广告主题的选择、创意、制作、传播形式和途径等方面让青少年献计献策,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开发相关的小游戏,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在游戏的设计中更多的给予青少年行为上正确的指导,从游戏任务当中学习如环保、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文明礼貌等知识,以便将游戏实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学校可以结合素质教育,在相关学科组织开展综合性的学习设计活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行为价值观。

  第四,拓宽公益广告传播渠道,适应青少年的媒体接触习惯。青少年接触公益广告的途径主要是电视、网络和手机,而公益广告的主要播放媒介却是电视,这就忽略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不仅具有传统媒介的功能,还具有实时交互、延展融合的新特征。我们在加大电视公益广告播放力度的同时,也要大力拓展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尤其针对青少年的媒介接触特点,加大公益广告在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度。

  结语:电视公益广告在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同时,也在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由于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对世界也是充满好奇,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提升青少年对于电视公益广告的关注,将更有助于发挥电视公益广告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电视公益广告不应该只局限于电视传播媒介,更应该融合、利用网络、数字传播等新兴媒介,提高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引起青少年对电视公益广告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在其传播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播,以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教育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