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土地业务深度融合 助力费县工程建设项目高质量审批
鲁网12月9日讯 近年来,费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土地和工程审批,提速提效、逐项破题解难,推进高质量审批,打造贯穿工程建设项目和用地审批深度融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着眼高效,推动制度创新
创新来源于实践中的不断提炼和总结,关键在于制度和流程再造。从用地审批流程看,链条长、环节多,无明确时间节点,项目单位要走完土地供应流程,取得土地相关手续之后,才能开始进行一系列项目报批环节。待所有报批环节通过,项目集齐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环评等手续后,缴纳相关税费,才能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建设项目主、辅审批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环节多、材料多、跨度时间长,成为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从企业和项目需求入手,用制度、用流程将各部门组织到一起,理清权责、明确事项,有效解决了多头审查、互为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将过去土地与工程审批流程全环节、整链条重塑重构,串联变并联、同步齐推进,构建“系统融合、流程融合、人员融合”的“三合一”的深度业务融合办理模式。在深化“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办证”工作基础上,对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施土地供应与项目报批融合并行、模拟审批与并联审批无缝衔接,全面提高项目审批效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破解瓶颈,做好服务保障
在现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下,围绕统筹保护耕地与保障全县经济建设所需的建设用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高质量审批,费县探索了一条基于解决难题、破解瓶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在新模式下,项目建设单位在土地出让前的准备阶段,就可以同步开展立项、环评、规划方案、施工图审查等工作,同步审查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审批材料,待项目取得土地手续后,一次性审查全部报批材料,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截至目前,已经有100余个项目享受到了该项政策带来的审批舒适便利体验。
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海龙介绍:“今年以来,费县推行土地审批全过程与工程项目全流程融合审批新模式,打破‘先有地、后审批’的传统模式,采用提前介入、容缺受理、模拟审查、共同审批等举措,审批总用时缩短至55个工作日,较以往缩短至少一半的审批时间,有效解决项目签约后落地开工慢的问题,为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提供有力支撑。”
多线推进,组建专业团队
合理分类,科学组织,将项目划分为四种用地类型,按工程审批三个阶段细化融合模式,采取横向纵向多线推进、各部门的高效协作和服务。为加快推进全县重点项目工作进度,在政务大厅设立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中心,成立项目服务专班,负责梳理分析重点项目的要素需求和前期工作,开启审批工作“绿色通道”,建立了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管理体系。在具体项目服务中,按市“沂蒙红”帮代办工作要求,县级部门派驻专员,乡镇专人协作,实施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项目一台账的团队管理服务模式。
在总投资10亿元的费县山高新能源200MW/400MW储能电站项目手续推动过程中,为保障项目尽快实施,县里组织了技术保障、土地征收、现状调查、审批服务32人专业团队,各部门的高效协作服务,在项目用地预审阶段即进入单独选址项目土地征收程序,调查公示期间同步开展勘测定界、土地清理、报批手续准备等工作,实时跟进项目进展,并为项目报批、规划提供全流程咨询和指导,通过多线推进的方式,该项目预计能提前2个月获得省政府批复。
数据赋能,打造便捷审批体验
紧盯高质量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在流程再造改革基础上,打造用途管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登记系统数据融合共享,运用互联网平台串联起多个业务流程,以改革促服务效能实现新飞跃。用地数据的准确性决定了项目审批的效能,费县以测绘成果数据共享为支撑,用地规划、工程规划、环评审批、不动产登记共同使用一张图、一套数据,压缩测绘环节、减少重复测绘次数,能节省时限7天以上。同时,着眼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大趋势,加快推动系统间互通互享,业务办理更快、企业服务更贴心。费县县立医院等327个项目通过工改系统共享用地规划、工程规划许可数据,实现零材料发放施工许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更多系统数据融合,让数据和工作人员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专心于生产经营”,费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钟珊珊表示。
接下来,要继续突破项目建设障碍,落实两个第一时间,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用实实在在的效能提升释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红色动能”,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力量,全力推进“活力之城、幸福费县”建设。(通讯员 续元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