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勇于攀登,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展示新成果

2023-12-28 18:35:5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8日讯 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带领区域内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的攻坚战中,党建引领是获得制胜力的加速器,红色文化是他们的血脉,党的信念铸成了为民干事的骨气。党建引领已跑出项目“加速度”,党建引领已绘出全面创新“新画卷”,党建引领已筑起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党委领导班子是党建工作的聚力器。他们领好头,抓党建着力在明确责任上;把好方向,把党建发力聚焦在促进发展上;正好行,把党建体现在作风转变上;理好事,把党建力运用到强化保障上。“沂山先锋”的本色,在振兴画卷上展示新的价值。

  “沂山先锋”,破解民生难题方略有力度

  打造规范化平台,体现法治政府新风范

  攀登高峰,站在新的高度,谋划发展,催放映山红,用新的色彩,绽放民生幸福,这就是山东省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的追求与实践。

  搭建载体平台,解决“镇村首接”问题,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全面推开”的原则,搭建起发展服务中心、社区、村、网格“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吸纳网格员和调解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调解志愿服务队伍,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高标准打造镇级“一厅六室”综治中心,整合综治、纪委、信访等6个部门职能,为不同诉求的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全力实现“一站服务、一次化解”。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投资50多万元,研发了集信访投诉收集、政务热线拨打、案件转办、跟踪督办、分析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沂山家和智能信息系统”,将14名警务助理、83名村干部、237名网格员及联户信息全部录入系统,真正实现苗头隐患第一时间发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优化服务流程,解决“怎么办理”问题。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以多方联动为核心的“通、集、办、研、评”矛盾纠纷化解五步工作法,确保群众矛盾纠纷按时保质化解到位。“通”就是搭建好宣传平台,强化政民互动,充分利用发通告、张贴明白纸、开宣传会等形式,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集”就是利用网格员排查、群众来电来访和政务热线反馈等渠道,广泛收集矛盾纠纷线索,发现信访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办”就是构建“1小时见面、24小时办结”处理模式,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当日确实难以办结的,形成重点诉求清单,提级包案办理,直至问题解决。“研”就是推行“日汇总、周研判”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多部门会商高风险矛盾化解方案,由解决“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问题”。“评”就是将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与社区、村、网格员考核挂钩,及时收集反馈意见,提升群众满意度。

  整合资源要素,解决“快办办好”问题。树牢人民至上工作理念,以“沂山家和智能信息系统”、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王来杰品牌调解工作室和多功能听证室为载体,联结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职能部门,集成各方力量,发挥“最强大脑”效能,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多元化解的新格局。同时成立督查专班,跟进督导参与联动的部门、社区和村,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加快调处。

  “沂山先锋”,提升民生质量有广度

  绘一张文牧旅融合线路图

  处处打卡人文景点,展示振兴乡村文明内涵

  据媒体报道,该服务中心领导在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融入时代创意,勇于开拓,敢于实践,收效明显。

  乡村振兴战略下,潍坊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目标,着力探寻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在这个背景下,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在打破传统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同时,在找寻着一条“农牧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力打造“潍坊模式”示范区。

  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鞠光明:“乡村振兴从哪里破题,形成自己成熟及值得推广的模式,我们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着,关键是要把全区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杜绝不结合实际一味照抄照搬、目标和定位不准确、流于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前期规划建设与后期运行保护乏力、多政府投入少民间参与等问题,同时找准短板与弱项,找准发展思路,将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换为前进的动力与方向,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稳步发展”。

  ——党建让农牧旅融合发展“硬”起来。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沂山风景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化建设,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着力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过硬、全面提升。坚持“事以办成为要”的理念,构建“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全区营造了“不怕事、敢担当、能成事”的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氛围,一批懂农村、爱农村的村干部脱颖而出,在实施农牧旅融合发展方面思想先进、大胆泼辣。

  王家庄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在伟就是这些村干部里面的典型代表,今年34岁的张在伟前年当选为党组织书记后,充分发挥青年人敢拼敢闯的精神,立足该村资源及区位优势,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五清强基”、成立物业公司、发展旅游民宿及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该村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板峪自然村获评潍坊市市级景区村庄基础上,2022年9月,王家庄子行政村被评为省景区化村庄,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及满意度明显增强。

  据了解,石砬村党总支书记王兆爱,担任党支部书记近四十年,今年已经67岁,但人老心不老,带领石砬村的6个自然村以党建为引领,发展规模化山楂、茶树种植及中华蜜蜂养殖等特色农牧业,并拓展采茶体验及研学、蜂蜜网店销售等多种途径,趟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增收及农牧旅融合发展之路,仅凭山楂和茶叶种植,全村年收入就达300万元以上。

  ——产业让农牧旅融合发展“壮”起来。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沂山风景区以“两村两园两主体”和农业“七改”为抓手,引导各村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抓细抓小,汇点成面,构建了“东部牧业小镇、西部林果田园”的产业发展框架,打造了沂荷现代化万头奶牛基地、沂山蓝莓特色产业园、伏峪蚂蚱养殖基地、沂山绿茶种植示范园、中华蜜蜂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农牧业项目,并形成了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资源互补。

  ——旅游让农牧旅融合发展“活”起来。沂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中国五大镇山之首,曾有十朝十六位帝王来此登封,镇山文化、长城文化、祭祀及非遗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在探索、创新景区管理运营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沂山风景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做好景区化村庄创建、网红打卡地建设、旅游线路串联等三篇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文章,并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努力增“颜值”、提“气质”,不断擦亮沂山品牌,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带来活力。

  ——交通让农牧旅融合发展“通”起来。长深高速和233国道纵贯南北,224和221省道横穿东西,区位优势给沂山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部、西部、中部三条乡村旅游路线,是沂山风景区打造的“美丽山河绿道”的主轴线,也是沂山风景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牧旅融合发展”的3条内部主干道。

  东部旅游路,充分盘活沿线山水和土地资源,并依据市场导向,连片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果品种植等产业,打造成为集高效农业、生态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东部生态观光农业带,沂荷万头奶牛基地等农牧旅项目正在这条旅游路上蓬勃发展。

  中部旅游路,依托景区旅游大道而建,打通进入沂山风景区主要通道,蓝莓特色产业园及景区东大门、东镇湖、东镇庙、齐长城遗址等旅游资源在沿途两侧,省级景区化村庄上寺院村位于该旅游路的终点,可以说是主题突出,文化氛围浓厚,景色秀丽。

  西部旅游路,串联下伏峪、上伏峪、付家沟、板峪等6个美丽乡村,沿途建有伏峪蚂蚱基地、云溪谷茶叶科技示范园等特色种养殖项目及槐花谷、荆花坳、云溪谷、凤凰坪等10余处网红打卡地。

  “沂山先锋”,乡村振兴有高度

  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圈

  “圈”出老百姓精神追求新内涵、新品味

  时值严冬,瑞雪飘舞。12月上旬,全县“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观摩交流活动走进沂山风景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占花,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明志,各镇(街、园、区)分管负责同志等参加,中心领导刘海龙、马洪学等陪同。

  观摩组一行先后到大关社区惠民综合体、齐长城非遗展馆、齐长城文化区现场进行观摩,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并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完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提升进行交流讨论。

  沂山“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以沂山东大门为中心,由沂山游客中心、齐长城非遗展馆,齐长城文化区、齐长城非遗研学中心,东镇湖、大关社区惠民综合体组成。惠及大关村及周边临近村庄,服务人口数量达4000余人。

  据报道,该发展服务中心下功夫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把大关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作为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完善文体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新改建百姓餐厅、理发室、公共浴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集助餐、助浴、助医、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 深入挖掘内涵,激发文化活力。深入挖掘辖区内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推介齐长城文化、中国非遗传承文化、镇山文化、沂蒙红色文化等,抓好沂山文化节、东镇庙会等特色节会活动;并积极响应红哨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清凉沂山 · 奇幻夜游”项目,利用森林电音节、东大门万物集市、炫酷无人机群表演、梦幻烟花秀等特色活动,将沂山传统文化和沂山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传承新形态,展现沂山发展新风采,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促进非遗体验衍生体,教育培训、民宿餐饮果树种植等行业的发展。

  坚持积极培育品牌,加强文化惠民。大关社区结合传统节日、周年庆典、特色项目等主题,深入挖掘辖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文化+”的模式,大力挖掘“非遗”和“齐长城”文化,大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发动辖区文艺爱好者创作文艺精品节目,通过“一村一年一场戏”、节庆文艺汇演、社区艺术节等进行展演。挖掘和培养民间文化爱好者,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手工艺传承人、文化团体、抖音红人沂山大娘等,将民间文化爱好者集聚起来,以“社区有阵地、协会有活动、居民有需求”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精神大餐,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惠民特色品牌。

  “沂山先锋”,提升乡村魅力求精度

  填一份打造幸福河湖满意清单

  宣示执政为民本色坚守

  谋发展,以展红色忠诚。发展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求真务实,紧盯“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目标,扎实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努力在治理上发力、在管理上加压、在保护上创新、在机制上见效,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把水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治理+修复,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针对辖区水系河道长、支流多、流域广的特点,沂山风景区不断加强辖区河流水环境治理,近年来先后投入1亿余元,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措施,对汶河、蒲沟河、渠河等主要河流及村内外河道沟塘开展防洪工程、水系综合整治及景观工程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整治,有力提升行洪能力及河湖水环境质量,实现水域环境提档升级。

  生态+产业,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着眼于“拥河发展、生态廊道、滨水城镇、河川公园”,因地制宜规划城乡建设,努力把汶河两岸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美丽村庄等串联起来,打造集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沿湖经济产业带,实现水生态修复和农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一条保护河湖、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共赢之路。目前,大关村、上寺院村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王家庄子、上寺院、伏峪3个村成功创建省级景区化村庄,板峪、大关、前唐家河等7个村成功创建市级景区化村庄,上寺院、祝家、石砬等8个村创建为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关村入选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东镇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东镇湖湿地公园为省级湿地公园。

  保护+机制,打造水岸共治新引擎。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对全区17条河流、8座中小型水库进行一河一策修编,制定《河湖长制工作考核方案》,设立河湖长32名,河湖公益性专管员60名,完善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督导考核等制度,探索建立县、镇(街)、村三级河湖长与同级“生态警长”联勤联动机制,推动河湖管理体系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同时,积极发动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化身流动风景线,参与河湖保护宣传、巡护、防溺水巡查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营造“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良好环境。

  思水之源,还水之清。沂山风景区将在去年获评“市级全域美丽幸福河湖镇”及汶河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基础上,持续深化河湖长制管理,推动河湖美丽嬗变,努力形成“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独具沂山特色、全域永续发展的幸福河湖新格局。

  真诚付出,人们不会忘记,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廉政砥砺作风,务实创造效能。每一项成果的清单,都与新时代战略发展旋律相契合,为这个时代画出了浓彩重墨的一笔。(通讯员 鲁政宣  潍众闻 临广讯)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