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生活有关的事》节目里,看见探店达人的另一面

2024-01-18 21:38:3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最近,一档《与生活有关的事》系列微纪录片已全部上线。

  《与生活有关的事》是一档职业寻访类节目,美食节目主持人刘仪伟,从媒体人视角观察“探店达人”群体对附近生活的影响。

  今天,探店达人这份“新职业”正走进公众视线,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伴随相似的职业经历,刘仪伟和大家一起探寻了这些达人的另一面,也了解到他们不曾与人提起的故事。

  探店达人的真实生活: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在去找@南城辛西娅 的路上,刘仪伟翻看了她的视频,“都很短啊。”

  视频里的辛西娅,是个操着浓厚北京口音的爽朗女生。她的视频大多三四十秒左右,节奏快,信息密度高,三言两句就能把一家店的菜品、价格讲清楚。不过,这么短的视频背后,辛西娅却付出了高昂的时间成本。

  在《与生活有关的事》中,辛西娅盘了盘自己的工作量。先是找店、沟通、定排期,接下来是通知摄影师,准备脚本,到店之后给每道菜拍摄,录制口播。最后,辛西娅自己录好配音,连同素材、脚本一并发给剪辑。

  刘仪伟感叹,在传统的电视节目录制中,这些工作需要十余个专职工作人员才能完成,而辛西娅只请了摄像和剪辑,其它都是单打独斗。更何况,早上8点到晚上5点,辛西娅还要上班,这些繁重的工作是她在下班时间完成的。

  对于探店达人来说,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阿汤哥带你飞 坦言,一条几十秒、一分钟的视频,要做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准备工作,要亲自走遍酒店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各种细节,包括早餐、正餐、亲子活动,要“大家问我的时候我能答得上来”。

  儒雅、低调,对羊蝎子火锅、南京烤鸭、酸菜的历史演变信手拈来,这是@张良仁教授 在视频中的形象。然而,张良仁教授也需要在拍摄前查阅论文,论文库没有,就要查书,补足功课了,再以通俗有趣的语言将美食知识呈现在短视频中。看完刘仪伟对张良仁教授的探访,有网友说,“这就是中国版的孤独的美食家,而且还是文化版的。”

  台上几秒钟,台下十年功。探店达人首先要对美食充满热情,但这还远远不够,他们还要付出更多时间精力,才能把稀松平常的事讲出花样,用自己的标准推荐美食,然而将探店做成事业。

  那么,动力从何而来呢?在《与生活有关的事》里,三位达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希望能让知识更有烟火气一些。我们生产知识,但是不能垄断知识。”张良仁教授的理由是,考古学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讲,尤其是和美食相关的知识。考古教授讲美食不算跨界,反倒能利用自己的专业性,获得更多人的信任。

  辛西娅的出发点,也是“传递”。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然而,曾经给自己带来美好回忆的北京美食,在很多外地朋友眼中是很难被接受的,豆汁就是一个例子。辛西娅觉得不甘心,带着对美食的热爱,她走遍北京,从记忆里的家门口小店,到人头攒动的景点前门,她乐此不疲。

  对比张良仁和辛西娅,阿汤哥的三亚探店事业,则像是一个偶然。他曾经在北京拥有两家服装店,但因为疫情,服装店难以为继,还背上了累累债务。偶然的机遇,让阿汤哥开始尝试做探店博主,本想在三亚带货两周就回京,结果发现自己还挺适合,就干脆留下来,大干一场。他赌对了,三亚成了他重新开始的土壤,探店成了他又一个为之奋斗的事业。

  当观察美食的人,成为被观察的人

  《与生活有关的事》采用的是微纪录片的形式,而非一板一眼的访谈节目。对于本就在烟火气中做文章的探店达人来说,或许这更贴近他们最本真的模样。

  刘仪伟是做美食节目出身,和探店达人在话题上有天然的契合度。去南京,刘仪伟和考古学教授张良仁一起去看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去品尝南京人的宝藏老店。去三亚,刘仪伟换上花衬衫,和阿汤哥一起在沙滩上等日落,聊到兴起还一展厨艺。去北京,刘仪伟面不改色,10秒喝下一碗豆汁。

  作为媒体人,刘仪伟提出的一些问题也是锋利的。在和阿汤哥的对话中,刘仪伟问道,三亚不是一个冷门旅游城市,人们向往阳光沙滩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来了,“那为什么需要你呢?你在里面起什么作用呢?”阿汤哥顿了顿,“我觉得您真问着了。”

  身为“观察者”,刘仪伟要提出关键的问题;身为“亲历者”,又要就行业提供自己的见解,随着对话的深入,节目慢慢呈现出探店达人这一新职业群体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重走一遍探店达人的路线,回访那些曾在探店视频中出现过的商家,也有种特别的意味。疫情期间,辛西娅去“百年前门涮肉”拍过一次视频,当时那家店门可罗雀,加上她才只有两三桌顾客。今年店主告诉她,现在店门口天天要排队。即使处在前门这样人流如织的热门地段,店主仍然表示,他们需要辛西娅这样的达人存在。

  回访中,还发现,探店达人不仅能帮忙盘活潦倒的生意,也能助力小本经营更上一层楼。张良仁教授曾去过的“京华汤包”,老板是个友善健谈的中年人,和街坊邻里关系处得本就好,又因为网络上的曝光,吸引了更多人。“互联网的传播力度很强,毕竟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我们小本生意就是要滚雪球的。”

  发现“附近”的美好生活

  在《与生活有关的事》中,在三亚做探店的阿汤哥说,去年他刚来三亚的时候,做这行的寥寥无几。今年,三亚的探店达人数量迅速增长,“刚才您看见了海滩上都是,可能今年同时在三亚的达人(不算本地),有几十几百个了。”

  在节目里,刘仪伟这样总结探店达人:“第一是带动了就业,第二也是因为这个地方需要。探店达人越来越多,也会反过来推动当地周边经济的发展。”

  “好酒也怕巷子深”,互联网时代将遥远的事物和人与大家拉得更近,而探店达人的任务就是找到深巷里的好酒,让越来越多的人顺着网线闻到酒香。

  “线上探店服务的创新,是把线上的商业和线下的实体经济连接在一起”,刘仪伟说。除了给商家带来曝光度,探店达人还有另外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价值,就是推动实体商家服务创新升级。

  阿汤哥刚来三亚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酒店没有亲子优惠套餐,但这恰恰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一块必需的服务。于是,阿汤哥和很多酒店一起设计了亲子套餐,以新的方式覆盖到了更多受众,带来更多收益,同时也倒逼酒店提升服务,寻找变化。

  “凡是好生意,一定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够解决一个社会性问题,你做的一定是一个庞大的生意。”刘仪伟归纳。探店达人带货生意的背后,实际上是亟待解决的群体诉求,包括消费者的省钱诉求、商家的盈利和升级诉求,达人们就是在这些诉求之间架起的桥梁。

  人类学家项飙曾提出“附近在消失”的概念。互联网正在做的事情,大概就包括发现“附近”。世界上有无数个京华汤包店,它们十几年如一日,就在离你家步行几分钟的地方,而你却鲜有抬头望向那块牌匾。在短视频里,你看见了身边的好店,看见了未曾留意的美食,这便是发现“附近”。

  探店达人也好,匆忙赶路的你也是一样,当人们重新望向附近的风景,这或许就是“发现美好生活”的要义。

责任编辑:吴英兰
新闻关键词:达人生活刘仪伟西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