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当先开新局丨威海职业学院非遗学院:非遗进课堂 文化有传承

2024-06-21 14:07:07 来源:闪电新闻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为引领青年向“新”发力,持续助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13日,2024“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团走进威海职业学院非遗学院,深入了解学校如何将单一的社团活动升级为传承、研究、生产全链条非遗模式。

  威海职业学院非遗学院成立于2017年6月9日,成立之初,学校引进了“威海锡镶技艺”“威海剪纸”“传统锔艺”“威海螺钿漆器工艺”“鲁绣”“胶东花饽饽”“珐琅彩装饰画”“古家具修复技艺”“宫家彩绘葫芦制作技艺”“蚕丝织造技艺”等具有威海地域特点的项目,以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愿加入非遗社团进行,聘请省市级非遗大师定期到校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学习非遗技艺。

  “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又在社团的基础上,增加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课,学习达标获得学分。通过教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非遗传承人来校指导时间更加固定,学习过程可追溯、学习成果可评价。”威海职业学院非遗学院院长林媛告诉记者。

  同时,为了实现非遗技艺的有效传承,非遗学院工作将重心向传承人培养和非遗项目生产性实训两个方面转移,在学校和非遗大师的共同培养下,该校学生冯金彪、李豪成为山东省非遗项目威海锡镶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谷伟大师也将百年老字号“新和成”锡镶厂全部无偿捐献给威海职业学院。

  “课堂上老师手把手、耐心地教授我们技艺,我也在不断地学习中,领悟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作为第五代传承人,我也将把非遗锡镶传承下去,积极创新,用行动去为非遗锡镶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山东省非遗项目——威海锡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豪告诉记者。

  随着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逐步走向成熟,非遗学院在传承人培养中,也更加强调融入真实商业项目、社会实际需求。将非遗项目市场化推广、实际产品生产纳入教学考核要求,工学结合,实现非遗老手艺的真正复兴。锡镶、宫家彩绘葫芦、珐琅彩装饰画等都在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非遗年生产性实训营业额近百万元。

  该校也先后申报成功“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获批“ 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威海鲁绣技艺研究中心”“锡镶技能大师国家级工作室”等。将非遗项目融入专业教学,威海职业学院开发的《非遗锡镶产品包装设计与制作》《剪纸元素创意礼服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分别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二等奖、三等奖。

  “从专业课程角度分析,鼓励学生将非遗文化元素、技艺手法融入专业技能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从非遗技艺传承分析,各类高职专业为非遗技艺传承可以提供教学基础,比如艺术类专业可以助力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机械类专业可以助力非遗制作技艺改进。而且,学生们在体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真切感受到了文化自信,对于弘扬我们的国潮国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林媛表示。

  作为全国青年友好型城市试点,威海也将继续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打出青年发展“组合拳”,搭台赋能做优生态,引导广大青年创新创业在威海、安居乐业聚威海。

责任编辑: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