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与“两山理论”实践探索——南财学子赴浙江湖州深度调研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近年来,湖州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积极落实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深入了解山水工程建设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方实践,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王大哲老师和叶丽芳老师带领“山水经行”实践队成员赴浙江省湖州市开展实地调研。
本次调研采取“座谈会+资料收集+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聚焦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成效,更深入挖掘了“两山理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创新路径,力求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深化座谈交流,共绘生态蓝图
实践队成员与湖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座谈会。 胡华屹 摄
7月8日上午,“山水经行”实践队前往湖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与湖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领导及山水工程项目核心团队开展了座谈交流,就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成就与挑战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讨论。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阐述了湖州构建的“五位一体”制度体系——立法、标准、体制、数智、文化,并特别介绍了《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的出台背景与深远意义。该条例不仅深化了生态补偿制度改革,还通过建立信息调查、清单编制、评价核算、结果应用等制度闭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面对两位老师的提问,相关负责人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构建,以及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深化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解答,并分享了湖州市在森林、湿地、流域三大类补偿制度上的具体实践与成效数据。这些生动的案例与详实的数据,为实践队提供了宝贵的调研素材,也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座谈还围绕湖州市生态价值实现的现状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尽管湖州市在生态价值实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仍面临资金来源单一、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相关部门表示正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社会资本引入,同时推动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以期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生态价值实现新机制。
安吉县义士塔村:绿色小微产业园的崛起
带着对湖州市局层面政策的深刻理解,实践队于当日下午前往安吉县义士塔村,进一步探索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在义士塔村村委会议室,村委负责人以饱满的热情介绍了义士塔村绿色小微产业园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情况。他提到,
实践队实地调研义士塔村小微产业园项目。 胡华屹 摄
该项目初期面临着村民投资意愿不强、融资难等困境。但村委委员们以身作则,带头投入资金,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最终成功吸引了村民的广泛参与。如今,绿色小微产业园已成为义士塔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仅促进了当地就业增收,还有效推动了绿色生态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座谈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在村支书的陪同下,深入产业园项目工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只见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安吉县在“两山理论”指引下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德清县何村村:生态富民共享的新篇章
次日,实践队转战湖州市德清县,继续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作为湖州市另一颗璀璨的明珠,德清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德清县沿着“八八战略”指引方向,坚定不移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将秀丽的山水景致融入科学的发展理念中,围绕生态价值转化、传统产业转型、绿色智造变革、生态富民共享等方面,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在德清县何村村,实践队成员被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所震撼:宽阔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一座座别致的小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整个村庄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铺展在眼前。在何村村委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该村的绿色生态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这里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工艺流程,还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与品质提升。村委书记自豪地介绍道:“我们何村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实践队成员在德清县何村村开展问卷调查。 胡华屹 摄
绿水青山的湖州,“西塞山前白鹭飞”之重现,不仅是中国生态保护、绿色转型的突出成绩,也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增长与富足,更隐藏着“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人心所向。此次湖州之行,不仅让“山水经行”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刻理解了“两山理论”的丰富内涵与实践价值,更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调研经验与数据支持。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并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新方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