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化根源,传承圣城智慧

2024-08-13 11:33:3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13日讯 7月14日至15日,青岛城市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文化源泉,‘鲁’在源头”社会实践团踏上了前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的旅程,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城圣雅,千年儒韵。初到曲阜,实践队成员仿佛踏入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车站打车,当地司机面带微笑,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深厚的礼仪文化。他们总是以礼相待,热情地为实践团员们解答疑惑,介绍曲阜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他们的引导下,成员们感受到了曲阜人的真诚与善良,也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来这里探寻中华文化源头的选择。经过当地司机的热情介绍,实践队选择去了周公庙,称孔子是至圣,那么周公则是元圣,到了曲阜,理应先拜孔子最崇敬的老师。

  周公,姓姬名旦,文王第四子,武王姬发弟,封国为鲁,也就是今天的曲阜一带。周公的儿子伯禽为第一代鲁公,鲁公第三子“鱼”封地“东野”,后代以“东野”为姓,今传至八十七代。周公庙,静静坐落在曲阜明故城东北一公里左右的地方,远离嚣世,波澜不惊,一如周公生前,不求名利,矢志为国,终生操劳, 死而后已。在踏入櫺门之前,实践队有幸联系到了周公庙的守庙人——周公第87代后裔东野洪生先生。他不仅是一位守护着祖先圣地的忠诚守护者,更是一位传承着千年文化血脉的使者。东野洪生先生的到来,为即将开始的周公庙之旅增添了特别的意义。

实践团成员有幸与曲阜市周公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公后裔东野洪生先生相聚交谈周公史绩。(青岛城市学院刘洁 供图)

  岁月失语,经典能言。随着东野洪生先生的脚步,实践队缓缓步入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跨过周公庙的大门,便是第一进院落。院内东西两侧的墙壁中,各有一座向外突出的石坊,东坊上刻有“经天纬地”四字,赞颂周公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稳定社会秩序的伟大才能;西坊上则刻有“制礼作乐”四字,表彰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提供了以德治国的基础。这短短八个字,不仅是对周公一生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其精神和智慧的深刻颂扬。通过东野先生声情并茂的讲解的,每一个故事栩栩如生,让实践团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周公辅政、礼仪初创的时代。他对庙内的每一砖一瓦、每一碑一亭都了如指掌,不仅为实践队介绍了建筑的历史和特点,更深入地解读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东野洪生先生讲解周公制礼作乐功绩。(青岛城市学院刘洁 供图)

东野洪生先生为实践队讲解周公的后代以及东野姓氏的由来。(青岛城市学院刘洁 供图)

  实践队观察到庙内有康熙碑亭一座,古碑数通,以《金人铭》最为精品,记载的是周公训诫儿子“伯禽”的礼数,展现出了周公的家风与家训,尤为珍贵,“克己复礼”体现在父对子的言语教诲之中!《金人铭》石碑上的铭文,虽然简短,但它集结了周公、孔子、老子三位文化巨人的思想精华,东野先生将它誉为庙中的国宝级,碑文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和深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实践队成员随后参观了周公庙。这座承载着千年传统的庙宇,不仅是东野族人心中神圣的家庙祠堂,更是他们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石。孔子以“复礼”为己任,致力于教化世人,其思想与行动无不映照着周公的影子,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如果将孔子比作一座巍峨壮观的山峰,屹立于儒家文化的中心,高耸入云,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周公便如同山后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深不可测,广袤无边,滋养着孔子的思想,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灵感。周公的“制礼作乐”不仅规范了社会行为,更为儒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理念,如“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如同海水中蕴含的养分,滋养着孔子儒家思想的成长与发展。

  周公的贡献,虽不像孔子那样直接显现在世人面前,但他所奠定的文化基础,却像大海一样,深邃而广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大海不显山露水,却孕育了万千生灵,周公的思想和智慧也在孔子的儒家学说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图片.png

与周公第八十七代传人合影留念。(青岛城市学院刘洁 供图)

  守庙的东野先生兼导游和门卫,个性鲜明,颇有“守礼”的个性, 令人尊敬。在东野洪生先生的引导下,周公庙之旅成为了实践团的一次心灵洗礼和文化之旅。实践团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当真是不虚此行!(通讯员 刘依玉 卜浩冬)

团队合影留念。(青岛城市学院刘洁 供图)

责任编辑:吴英兰
新闻关键词:周公文化实践东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