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支教之旅,为留守儿童筑梦——山东理工大学“绘美逐梦·星火永续“实践团赴临沂市平邑县流峪镇唐村完小开展支教活动
鲁网8月19日讯 为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山东理工大学“ 绘美逐梦·星火永续”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5日至7月18日走进临沂市平邑县流峪镇唐村完小学,团队队员与留守儿童近距离接触交流。团队借助美术专业特长,将红色与思政、红色与美育、红色与体验相结合,形成3+1教学课堂模式,为孩子们开展以红色爱国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据悉,活动围绕当地的红色沂蒙精神、团扇绘制等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实践课程,同时开展扭扭棒手工材料的制作、“我的梦想”课堂、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等特色课程,累计服务留守儿童137人,开展红色宣讲30余次,发放调研问卷300余份。
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绘美逐梦·星火永续”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经验座谈,共谋乡村发展
初到临沂市平邑县唐村完小,山东理工大学“ 绘美逐梦·星火永续”社会实践团队便受到了唐村完小学校长、本次负责人裴主任以及当地电视台记者的热情欢迎。在办公室中,团队代表详细为裴主任介绍了此行目的、成员构成,支教课程内容及合作愿景。裴主任为实践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方向与灵感。
实践团成员代表向裴主任介绍此次支教课程
裴主任鼓励同学们珍惜此次实践机会,将个人课堂所学融入到实践中去,特别是将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堂中,让孩子们在此次学习中收获满满,真正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随后,实践团成员结合各自专业背景,积极分享了本次支教中特色课程的见解,现场交流气氛热烈非凡,思想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为唐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献上了诸多创意满满、切实可行的好建议与金点子。
走进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血脉
7月6日,团队成员面向唐村完小学的同学们进行了关于沂蒙红色精神内容的宣讲,回顾了沂蒙精神的光辉历程,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群干群军民之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感情。此外,团队还与学生一同观看红色教育影片,让唐村完小的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在进行红色观影的过程中,同学们展现出了高度的专注和认真态度,他们严肃地观看着每一帧红色教育视频的内容,以此来汲取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观影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同学们齐声唱起国歌。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了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中。实践团成员和同学们用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声音,共同歌颂着祖国的伟大,这一幕场景令人动容,也让人感受到了国歌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力量。
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共唱国歌
开展红色美育,共绘逐梦未来
7月10日至15日,山理工学子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分别在唐村完小学不同年级开展了多样的红色美育课程,除了团扇的绘制、扭扭棒的制作、彩笔绘画课堂之外,还开展了梦想起航小课堂,心理健康小课堂以及一些体育娱乐的小游戏,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助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践团队成员在制作扭扭棒的课堂中向孩子们提问问题时,孩子们积极回答
开展红色调研,点亮希望之光
7月16日至18日,“绘美逐梦·星火永续”实践团队以线下问卷调查方式,针对学生、老师、村民发放了300余份调查问卷,深入探讨了红色资源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状态进行了调研。这次实践不仅提升了实践团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深刻加深了对红色文化教育和乡村教育需求的理解。也让实践团员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红色文化教育和乡村教育的融合是实现全面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优化和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
学生们在进行线下问卷调查的填写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红色文化的传承”“爱国教育”“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调研”“乡村振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五个主题顺利开展支教工作,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红色精神的力量,将红色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通讯员 刘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