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山海觅绿能 中建筑港中广核三澳核电厂一期北护岸、取水工程侧记
鲁网9月28日讯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一侧是层峦叠嶂、翠色欲滴的群山,另一侧是海浪奔腾,壮阔无垠的大海。在山海之间,窥见一抹白色,走近中建筑港参与建设的中广核三澳核电项目,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中广核三澳核电项目是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号召,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预计建设的6台机组全部商运后,将每年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约52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525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6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36万吨,相当于造林11.8万公顷。运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三澳核电项目,宛如一颗的璀璨绿色明珠镶嵌于浙江南部。“双碳”经济浪潮携带着前所未有的炽热温度滚滚而来。
高品质施工、搭建核电“循环系统”
三澳核电项目,作为浙江省首个采用我国“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项目,无疑是我国核电事业迈向世界先进行列的有力证明。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广核三澳核电厂一期北护岸、取水工程,作为核电厂重要配套设施以及核电发电的关键路径和先决条件之一,如同桥梁一样,连接核电站与周边的水环境,是核电站的“源头活水”,从海洋获取大量的水,为反应堆冷却、辅助装置等系统提供充足的冷却介质。
中建筑港公司先后参与了阳江核电、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徐大堡核电厂水工工程等核电项目水工建设,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技术。但在该项目建设时,中建筑港建设者始终不敢放松,积极探索“如何以品质为引领、为项目建设植入精品基因”。
在三澳核电项目的施工中,项目部使用斑马软件编制进度计划,定期进行进度计划偏差情况分析,对于有滞后偏差的分项进行纠偏,根据当前施工情况进行人员、设备等资源调整。每周、每月组织召开生产例会,对各分包单位下一步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下发生产任务单。同时了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难点,及时协调解决。
创新技术是精品项目建设的关键,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工艺,通过采用预制和整体装配的方式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取水西侧直立式护岸现浇沉箱施工中采用绑扎架进行沉箱标准层钢筋绑扎,提前进行现浇沉箱标准层钢筋笼绑扎,待现场具备工作面后直接进行整体吊装,大量节省沉箱标准层钢筋绑扎时间。在取水明渠边坡护面面板施工中采用大片钢模施工,施工整体性好,表面平整,模板整体吊装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高工艺建设、打造核电防护“铠甲”
项目北护岸直立段为直立式沉箱护岸,需安装沉箱21件。与其它可24小时不间断施工的项目不同,沉箱出运安装施工需依据潮汐的变化和海域的天气状况进行。
三澳核电项目施工区域的海况条件较为恶劣,每年仅4-9月份具备水上作业条件,水上施工可作业窗口短暂。同时,沉箱预制场距离沉箱安装处约180海里,海上运输距离遥远,进一步加大了施工难度。采用常规的沉箱出运方法,无法在可作业时间内完成21件沉箱上驳出运任务。为加快沉箱出运安装效率,确保项目工程节点。项目部成立“攻坚突击队”,对现有的沉箱安装工艺进行优化。经过多次的探索与尝试,在原沉箱搭岸出运与坐底出运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了新的沉箱搭岸与坐底结合出运沉箱施工工艺,降低了沉箱上驳对潮水的要求,能够连续上驳2件沉箱,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
高要求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项目部自启动伊始,就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从项目经理到一线职工,逐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确保“安全职责上墙、责任清单上桌”。此外,针对核电施工的特点和安全管理要求,项目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通过“责任捆绑”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并将“六大禁令”“八大纪律”“两个零容忍”等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监督。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项目部月均组织隐患排查、整改多达600余次;编写、完善质量管理程序、制度50余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土石方作业等29项作业都有对应的监督管控单。同时为入场工人、司机印发安全教育手册和安全指南;在施工现场不断更新、完善标识标牌,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文明施工形象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海融“核”,绿能澎湃。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和“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建筑港人以其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技艺,始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建设核电精品工程为龙头,全面布局海上风电、光伏、水电等能源工程建设,为国家能源机构调整,贡献蓝色力量。(通讯员 翟春雷、周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