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最美是归途
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正式启幕,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1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275万人次,节前客流高峰日预计为1月25日(腊月廿六),节后客流高峰日预计为2月4日(正月初七)。1月14日春运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预计铁路客流将出现探亲流、学生流、务工流、旅游流叠加,呈现总体高位运行和节前相对平稳、节后相对集中的特点。
画笔记录沧桑巨变,幸福的基因于画上传承。2024年,沪苏湖、集大原高铁等一批新线投用,全国铁路新增营业里程超3000公里,现代化铁路网的通达性和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春运前全国铁路集中投用185组新造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运输能力得到有效扩充。铁路部门充分运用新线、新站、新装备,发挥高铁成网运营优势,在一季度列车运行图基础上,1月14日零时起实施春运列车运行图,进一步加大客运能力供给,在客流集中的热门线路和区段增开临时旅客列车,安排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杭州至成都、重庆、武汉、南昌,北京至沈阳、太原等城市间增开夜间高铁,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超1.4万列,每日可增加座席50万个,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一项项新服务新举措,让春运路上的旅客不仅越走越畅,而且越走越温馨从容。
时代在变,但团聚依旧是永恒主题,对家与亲人的期盼仍未改变,游子归乡的故事还在上演,如椽巨笔在波澜壮阔的改革中奋力一勾,浓墨重彩地绘画出不一样的归途景象。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见字如面”,人们将千言万语汇成一封书信寄托情感;随着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和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成型,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实现朝发夕至,极大地缩短了归途的时空距离。
满载归心似箭的游子,驶向期待团圆的家乡。今年铁路部门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还采取了许多新措施,比如铁广州南站春运前完成提质升级,新建综合服务中心,启用12个“交互式”人工窗口,面对面为旅客一窗办理“售退改”等业务,并在一层、三层增设5台智能机器人,旅客通过询问机器人就能了解检票口、洗手间等信息;广州白云站在候车室设置白云食堂,为旅客提供平价餐饮服务;长沙南站在西广场出站层设立“高铁旅客夜间临时等候区”,等候区配备等候座椅、免费充电桌、饮水机等设备,为乘坐次日高铁的旅客提供便捷休憩场所;深圳站对长途候车室进行了流线改造,通过优化旅客乘降流程,进一步减少等待时间,确保旅客快速、有序地进出站。广州客运段为列车配备了便民服务箱,其中包含移动充电宝、多口便民充电器、针线包、老花镜以及女性卫生用品等物资,确保有需求的旅客能及时得到帮助。让旅客的乘车体验越来越美好,助力春运成为一场暖心舒心的旅行。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在春运的“快”与“慢”之间,人们读懂了春运背后铁路坚守者的暖意融情,相信在速度与温度的双重加持下,春运的归途必将更加温暖,“流动的中国”必将生机勃勃,迸发出新的活力。如果说春运是观照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透过今年的一系列春运新变,不难发现,铁路在变,变得更有速度、更有温度,也更有安全感。变化的春运,让回家的路更近了,服务更暖心了,而每一个奔赴团聚的人,回家的脚步也必将更从容、更欢畅。(罗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