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渔家乐调研:探寻产业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5-01-22 10:54:0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怀着对海洋渔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好奇,曲阜师范大学学子组建了一支社会实践队伍,期望通过亲身调研,深入了解渔家乐这一特色产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及其背后的诸多关联。

  组建团队并非一帆风顺。大家来自不同专业,有的同学擅长数据分析,有的则在沟通访谈方面独具优势。在确定团队成员后,大家多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明确各自分工,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从设计调查问卷到联系海边渔家乐经营者,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与努力,只为确保实践能够顺利开展。

  冬日,曲阜师范大学学子奔赴海边。海风如冰刀般割在脸上,可眼前的景象让大家瞬间忘却寒冷。一艘艘渔船整齐地停靠在港湾,船身或新或旧,每一艘都承载着渔民们的生活与梦想。船帆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往昔出海捕鱼的故事。船舷上的绳索错综复杂,它们见证了无数次的起锚与归航。实践团员们登上渔船,与渔民们攀谈,听他们讲述捕鱼经历、分享海上趣闻。

  然而,在与渔民的交流中,实践团也了解到渔家乐在冬季面临的困境。冬季是渔家乐的淡季,游客稀少,许多渔家乐门可罗雀。海鲜产品也出现滞销情况,渔民们看着辛苦捕捞上来的新鲜海货卖不出去,满脸愁容。大量海鲜积压,不仅经济损失惨重,也造成资源浪费。

  沿着海岸线漫步,实践团还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海边垃圾堆积。塑料瓶、包装袋、废弃渔网等垃圾在沙滩上随处可见,与想象中碧海蓝天、金色沙滩的美景大相径庭。这些垃圾不仅破坏了海洋的美观,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威胁。它们可能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也可能缠绕在珊瑚礁等海洋生物栖息地,破坏生态平衡。

  面对这些问题,实践团开始思考渔家乐的后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渔家乐发展方面,淡季时可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如举办海洋文化节,展示渔家传统习俗、手工艺品制作等,吸引游客。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推广,拓宽客源渠道。对于海鲜滞销问题,可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冷链物流将海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此次渔家乐社会实践,让学子们走出校园,走进现实。实践团看到了渔家乐的魅力与困境,也深刻认识到海洋保护和黄河下游保护的紧迫性。实践团会将此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黄继增)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