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科技播撒希望——山东农大学子乡村振兴实践之路
2025年寒假,山东农业大学机电学院2023级学生王延涵积极响应学校“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乡村振兴驿站建设活动的号召,前往淄博市高城镇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驻村蹲点服务。作为学生科技专员,王延涵深入乡村一线,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农业科技推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科技赋能,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在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王延涵结合机电学院的专业优势,参与了当地滴灌农田的推广与应用。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和公司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如何利用滴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当地大棚种植中存在的劳动力短缺、灌溉效率低等问题,王延涵和学校专家老师商议后和农户说:“现在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大水漫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对大家来说效率太低了,建议大家使用滴灌技术。”农户听后表示赞同,之后王延涵在乡村振兴驿站APP的指导下协助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了滴灌管道安装与调试。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王延涵表示,“智能化设备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科普宣传,播撒科学种子
除了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王延涵还积极投身乡村科普宣传工作。在高城镇的一所乡村小学,他与公司人员共同组织了一场以“科技与农业”为主题的科普活动。通过生动的PPT演示和实物展示,王延涵向孩子们介绍了现代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智能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他还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简易的农业机械模型,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看到孩子们眼中那种求知的目光,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给他们埋下了一颗知农爱农的种子。”王延涵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乡村孩子了解农业科技,树立学农爱农的意识。”
实践感悟,青春与乡村共成长
在本次驻村蹲点服务过程中,王延涵不仅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还通过与农户、技术人员的交流,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他表示,这次社会实践让他更加坚定了服务乡村、奉献家乡的决心。
“乡村振兴需要科技的力量,也需要青年人的热情与智慧。”王延涵说,“作为一名农大学子,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未来用科技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真正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
乡村振兴,青春力量在行动
王延涵的实践经历是山东农业大学“万名学子联万村”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寒假,山东农业大学的青年学子们走出校园,深入乡村,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践行“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使命。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更是未来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在齐鲁大地的广袤田野上,青春的力量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谢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