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味道

2025-03-04 16:47:2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很多年前那个属于幻想的夏天,十九岁的我伫立在故乡的车站,手中提着沉甸甸的行李箱,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头,是一个名叫屯溪的小城,从此,我的命运便与这座山城紧密相连。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留在了这座充满韵味的小城。

  前些日子,身在合肥的高中好友问我,八大菜系中徽菜的代表是否是臭鳜鱼。我摇了摇头,告诉他,如果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徽州火腿。友人惊讶地问:“火腿?不是浙江金华的特产吗?”我一时语塞,随后特意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徽州火腿的资料,细细道来,与友人分享。

  早在宋代以前,聪慧的徽州人便已掌握了精湛的火腿腌制技艺,并蔚然成风。徽州地处皖南偏远山区,交通闭塞,百姓生活艰辛,一年到头唯有靠杀年猪来改善伙食。宰杀的年猪中,仅有少量肉和内脏留作过年享用,大部分的猪腿和条肉则被精心腌制。善于烹饪的徽州人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方法,使猪肉汲取天地精华,历经冬至夏至的风吹日晒,终年不腐。

  明代以降,随着徽商外出经商的浪潮兴起,许多徽州绩溪人在金华、兰溪等地开设火腿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绩溪人姜德荣在金华创办了“新味和”火腿店,以传统徽州火腿技艺名震金华府。可以说金华火腿的早期工艺曾受徽州影响,因此,徽州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华火腿出徽州。”

  要腌制出上乘的徽州火腿,绝非易事,其制作过程繁复而精细。首先,腌制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在冬至入九之后,天气愈冷愈佳。若错过此时节,气温回升,火腿在晾晒时易招虫害,且难以长期保存。其次,腿肉的挑选亦需讲究,应选用肌肉发达的后腿,因其肥瘦相宜,肉质丰厚,制成的火腿口感极佳。

  腌制过程更是细致入微,需用盐巴反复搓揉腿肉的每一处,确保盐分与肉质充分融合。随后,以重石压于火腿之上,挤出腿中血水。约一周后,再次抹盐,此时可撒上些许五香粉与花椒,增添香气。腌制一个月以上后,抹去盐迹,择一阳光明媚的冬日,将火腿置于烈日下暴晒。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腿由白转红,表层泛起油光,肉质愈发紧实。

  清明过后,春意盎然,飞虫渐多,火腿便不宜再露天放置。此时,徽州人会将火腿悬挂于老屋横梁,让其吸收木材的芬芳。待到六七月份,徽州进入梅雨季节,连绵的阴雨与高温高湿的气候促使火腿迅速发酵,生成丰富的氨基酸。待火腿表层结出一层霉菌,肉质进一步收缩,鲜香之味愈发浓郁。如此,历经近一年的时光,方得成品。大抵美味总是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与匠人的耐心等待。这般精心制作的火腿,便成了徽州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珍馐。

  制作成型的徽州火腿,其形如琵琶,沐浴阳光后更显通红油亮,色泽诱人。一旦切开,馥郁的香气便四溢而出,玫瑰色的瘦肉与凝脂般的肥肉交相辉映,红白分明。作为徽菜的灵魂之一,火腿不仅是重要的原材料,更是调味的精髓。以之入菜,犹如仙馔般美味;以之入汤,则滋味无穷。火腿的食用方式多样,既可清蒸成片,独享其鲜美,也可作为主料,烹制出如火腿炖冬瓜、冬笋煨火腿等经典佳肴。然而,更多时候,火腿以其独特的香浓,成为家常菜肴的点睛之笔,令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成为抢手的美味。即便是简单的豆腐或辣椒,只需加入几片火腿,便能化平凡为神奇,令人食之难忘,齿颊留香,回味悠长。

  徽州火腿,静静地悬挂在徽州人家古朴的屋檐下,看似寻常无奇,却温暖了徽州人的三餐四季。如今,许多徽州年轻人虽已远赴他乡,久居城市,但无论离家多远,心中总有一段关于火腿的记忆难以抹去。年关一过,承载着父母深深牵挂与不舍的火腿,便不约而同地来到他们身边。或许臭鳜鱼是外地游客心中深刻的徽州符号,而徽州火腿则更多地承载了徽州人民的家族情感与传承,成为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心中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陆小美)

责任编辑:吴英兰
新闻关键词:徽州火腿心中肉质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