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中国的最美和声——聆听2025铁路好声音
2025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以5.13亿人次的旅客发送量、日均装车19.15万车的货运规模,在广袤国土上奏响了一曲气势磅礴的“发展交响乐”。这组数字背后,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硬核支撑,更是服务理念的温情诠释,彰显着中国铁路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以路网为弦,弹奏效能跃升的时代强音
依托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2025年春运的运力投放创历史新高。沪苏湖、集大原等新线投用,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扩容,使客座能力同比提升8.4%。智能化调度系统动态匹配12306预售数据,夜间高铁与“慢火车”并行不悖,跨境运输与旅游专列相得益彰,织就了一张普惠性与精准性兼具的运输网络。正如中老铁路跨境客流增长54%、广深港高铁跨境运输突破361万人次的数据所示,铁路正成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纽带。
以服务为韵,谱写人民至上的温暖乐章
从“电子客票+在线选铺”的智慧出行,到“静音车厢+充电驿站”的品质体验;从89个车站的互联网订餐服务,到洛阳车站扫码听历史的文旅融合,铁路服务已突破运输工具的传统定位。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铁集团通过预约购票、务工专列等举措,让春运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跨越,候补购票75.2%的兑现率,印证着技术赋能让公平与效率实现辩证统一。
以创新为鼓,擂动经济发展的澎湃节奏
铁路货运连续8年增长、全年降低社会物流成本600亿元的佳绩,折射出多式联运与市场化改革的深层突破。当物流金融为645家小微企业注入175亿元活水,当铁路场站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条“钢铁动脉”已演化为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平台。而5900亿元基建投资、2600公里新线投产的年度目标,更预示着铁路建设将持续为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动能。
以文化为笛,吹响文明互鉴的悠扬旋律
春运列车上,“我的铁路风景”征集活动收获25万件作品,89个车站的“文明引导员”成为流动的风景线。福州客运段的环闽旅游地图、武汉车站的公交接驳专班,让铁路化身为地域文化的传播者。这种软实力的提升,正如郑州站百年月台上的人间烟火,让钢铁轨道浸润着文明温度。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中国铁路正以“流动中国”的宏大叙事,诠释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从雪域高原到南海之滨,从货运班列到智能高铁,这场永不停歇的“好声音”,既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铿锵足音。未来,随着铁路投融资改革深化、市场化机制完善,这首发展协奏曲必将迎来更激越的华章。(李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