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铁联动赋能实体经济新格局
2025年3月3日,国铁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推出总规模5000亿元的铁路物流金融服务包,标志着我国首个覆盖“运输-仓储-贸易”全链条的铁路金融生态圈正式成型。
战略合作为基:千亿资金注入物流动脉
此次合作将重点支持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项目,单列最高可获20亿元专项授信,物流企业融资成本较市场平均利率降低1.2个百分点。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例,首笔“班列运费贷”已向32家外贸企业发放贷款47亿元,帮助企业账期从90天压缩至15天。
服务创新为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依托铁路电子运单、货物在途数据等核心资源,银铁双方推出三大创新产品。仓单质押3.0: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国138个铁路货场仓单互认,某化工企业凭乌鲁木齐西站2万吨PVC质押,3小时获兴业银行放款8000万元;运费分期付:中小企业可享最长6个月零息分期,郑州圃田站试点首月,172家企业使用该服务,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跨境保理通:基于中欧班列运单数据,建设银行为西安爱菊粮油办理首单3000万元应收账款融资,利率较传统模式下降0.8%。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2万家企业申请相关服务,日均放款超15亿元。
生态构建为先:数字金融重塑行业规则
此次合作深度融合“物流+金融+科技”要素,构建三大数字化平台。风险控制中枢:整合铁路货运追踪系统与银行风控模型,实现货物在途价值实时评估,授信审批时间从7天缩短至4小时;碳账户体系:通过监测铁路运输减排数据,工商银行对使用铁路货运的企业给予0.3%的绿色利率优惠,预计年带动“公转铁”货运量增加8000万吨;供应链金融网:在南宁国际铁路港试点“一单制”融资,电子运单流转效率提升90%,带动东盟水果进口商融资成本降低25%。这种“数据赋能信用”的模式,正推动铁路物流从传统运输向价值创造跃迁。
当钢铁动脉与金融活水深度交融,中国铁路物流正以“硬设施+软服务”的双轮驱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这场银铁联手的变革,不仅书写着实体经济的服务新篇,更在“交通强国”蓝图上勾勒出产融结合的创新坐标。(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