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织网绘春色 铁路服务激活春游新动能
春江水暖,高铁先行。2025年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数据显示,3月14日至4月14日间累计发送旅客8600万人次,日均服务268.8万人次,同比增长6.3%。透过这些数字,人们看到铁路系统正以创新服务与运力升级,为春游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高铁网络扩容,激活区域旅游新格局
长三角新开通的池黄、杭温、沪苏湖等高铁线路,将九华山、仙居、南浔等传统景区升级为“3小时旅游圈”核心站点。以沪苏湖高铁为例,其单日最高开行列车达44对,带动湖州民宿订单量同比激增75%。铁路部门通过增开29对列车(含28对高铁),采用“动车组重联+长编组”组合拳,使上海至黄山等热门线路运能提升40%,真正实现“周末微度假”常态化。
服务场景创新,破解出行痛点显温度
针对旅客需求痛点,上海虹桥等9大枢纽站设置“充电吧台”,179个车站配备扫码免费充电扶手。南京南站“重点旅客驿站”提供轮椅接送、母婴室预约等定制服务,单日服务超2000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一碗好饭”工程,杭州东站引入18个地方特色餐饮品牌,日均售出杭帮菜套餐1.2万份,让“舌尖上的高铁”成为新体验。
多元需求牵引,催生春游消费新形态
数据显示,今年春游客流中休闲旅游占比达68%,较传统“扫墓+踏青”模式提升22个百分点。上海迪士尼主题列车、杭州亚运场馆接驳专线等特色服务应运而生,苏州站开设的演唱会专用通道,单日疏导乐迷超1.5万人次。红色旅游同样火爆,嘉兴南湖景区接驳高铁班次加密至15分钟/班,带动周边红色教育基地访问量同比增长130%。
数字赋能管理,构建智慧出行新生态
铁路部门运用12306候补购票大数据,在沪宁杭等线路动态实施“潮汐运力”调配,高峰期增开夜间高铁12对。南京站试点“无感过闸”系统,旅客刷脸进站效率提升30%。通过APP推送的“春游热力图”,帮助85%旅客避开拥挤时段,实现错峰出行。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铁路春游服务链的延伸,正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注脚。当一列列高铁载着笑语欢声穿梭于青山绿水间,看到的不仅是流动中国的活力图景,更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具象表达。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正载着新时代的期许加速前行。(孙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