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加索到舒宇光,艺术家如何呼唤和平
“我看到了各个民族彼此敌视,而且默默地,无知地、愚蠢地、甘心地、无辜地在互相残杀。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还在发明武器和撰写文章,使这种种敌视和残杀更为巧妙,更为经久。”——摘自(德)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一
烛光下舒宇光正与一位老友攀谈,舒宇光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中国当代画家、陶艺家,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获得者,涉猎纸本、陶瓷等诸多艺术领域,2020年荣获中法艺术贡献荣誉奖章(颁发地法国)。
就在去年4月中旬,位于法国巴黎艺术核心区域——巴黎美术学院美术街举办了一场《巴黎收藏家之眼》艺术沙龙活动。中国艺术家舒宇光的水墨作品和陶瓷作品与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胡安·米罗(Joan Miró)等世界级艺术巨匠的作品同框展出,供挑剔的世界艺术收藏家鉴赏。
舒宇光作为一名中国当代艺术家其作品到底因何会与毕加索、米罗这样世界顶尖级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同台亮相呢?
二
2015年法国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舒宇光艺术个展现场
溯源舒宇光的艺术作品早已在十多年前就进入了欧洲市场,在法国展出亦并非新闻,可是他的画作与毕加索、米罗等已被列入西方艺术史的大师之作同框展出,这依然使好友感到既振奋又疑惑。意味着中国艺术家获得了国际认可,足以说明中西方艺术可以打破文化、地域的界限,实现真挚而平等的对话。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法国人为什么选择了中国艺术家舒宇光?
2024年4月28日,《中国日报中文网》针对《巴黎收藏家之眼》艺术沙龙官方活动所发布的主题报道,就这一问题给出的答案是舒宇光通过作品表达出了“艺术家对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连接和对东西方艺术‘联系’的思考”。
舒宇光在法国巴黎
早年舒宇光的水墨艺术,游历于线条的秩序与非秩序之间,万物的形态似乎都能在他笔下勾勒成形,每一根或直或曲、或粗或细的线,都在传递着创作者的思想与情绪,看似随意的泼洒却形成了独特、宛如交响乐般的韵律,从而具有震人心魄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这两年舒宇光停止了“秩序”系列,而是创作了一大批“联系”系列主题水墨画,并于2023年10月在巴黎公开展示其水墨新作。被法国艺术品经纪人和收藏家所青睐的“联系”系列画作里,又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创作初衷都与战争、和平、幸福等主题相关。
胡安·米罗Joan Miró
作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抽象表现主义先驱之一的胡安·米罗,在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在创作中用黑色展现战火给民众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巴勃罗·毕加索更是热衷于用画笔反抗暴力与战争,他创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格尔尼卡》,便是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反战艺术巨作;1952年为祝贺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召开所绘制的《和平鸽》,更是从此让鸽子被世人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左三:米罗油画作品《星空》;右一:舒宇光水墨作品《联系》
毕加索Pablo Picasso
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艺术家之列的毕加索、米罗,以及在当下用水墨艺术呼吁和平的中国艺术家舒宇光,他们的组合乍看令人讶异,仔细琢磨便不难体会“巴黎收藏家之眼”艺术沙龙活动策划者的深意。
三
舒宇光以水墨传递和平祈愿,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他非常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祥和的国度,少年时期的他甚至认为世界每个角落都是鸟语花香、人与人友善相对。直至1991年,他无意中听到香港乐队Beyond主唱黄家驹的歌曲《AMANI》,歌手如泣如诉的演绎打动了舒宇光,促使他留意创作者背后的故事,这才了解到这是一首反战歌曲,歌中让人动容的副歌是由非洲肯尼亚斯瓦西里语所写的“和平”“我们爱你”以及“我们需要你”。
通过对《AMANI》的探究,舒宇光知晓了海湾战争,了解到战争孤儿意味着什么,对安宁生活的珍惜、对纷争的厌恶就此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多年以后,舒宇光有了自己的三口之家,家庭的核心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他和妻子几乎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其乐融融的氛围也让艺术家更加敏感,尤其是当他通过手机看到饱受战火摧残的地区,坐在残垣断瓦中哭泣的儿童影像时,总忍不住生出心痛的感觉。
女儿的出生让舒宇光更加热爱生活,也更期望和平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甚至在朋友建议下创办一家名为“令石”的画廊后,他也会借助画廊隐晦地表达自己的立场。2023年5月28日,“原本艺术:国际六一儿童节画展”在令石画廊拉开帷幕,展览主要目的就是激发观众对爱、和平以及幸福的向往、守护之心。
从《AMANI》对艺术家形成的和平思想启蒙效应,到他搁置“秩序”转而创作“联系”,直至他在令石画廊举办的“原本艺术”儿童画展,以及今天他将“和平”作为“联系”系列作品中的重要主题,舒宇光的大爱水墨创作有着清晰的思想发展轨迹。
四
左:毕加索陶瓷作品《牛头纹饰陶盘》;右:舒宇光陶瓷作品《联系》
毕加索陶瓷作品《牛头纹饰陶盘》
舒宇光陶瓷作品《联系》
毕加索陶瓷作品《牛头纹饰陶盘》
舒宇光陶瓷作品《联系》
针对舒宇光的水墨作品与毕加索画作“共处一室”现象,国内艺评家格外亢奋,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受到国际关注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尤其是巴黎向来被称为“艺术之都”“浪漫之都”“设计之都”和“文学之城”,全球的文化界、艺术界、设计界精英都不断在此汇集、出入,当他们看到与米罗、毕加索经典之作同时出现的舒宇光作品,便会提升他们对中国艺术的观感,促使他们对悠久、古老而又不断自我更新的水墨艺术产生兴趣。
但舒宇光本人却没有对此事过多评价,却会想起2023年10月,自己携带数十张画作,应邀只身前往巴黎参加当地文化交流活动的情景。多家本土画廊老板在看到他的“联系”系列水墨作品后眼前一亮,要知道安德烈·马松(André Masson)、皮埃尔·阿列钦斯基(Pierre Aleschinski),贝纳尔·布菲(Bernard buffet)等法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家巨擘,其创作生涯都曾受到中国水墨艺术的影响。而舒宇光的水墨艺术既具有古老东方文化的纯正血脉,却又不乏对艺术现代性的全新思考,他的水墨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巴黎收藏家之眼”艺术沙龙活动现场,舒宇光的陶艺《联系20231207》与毕加索所作的牛头纹饰陶盘并肩陈列于展厅橱窗两侧,水墨作品《联系20230026》则与米罗代表作《星空》相毗邻。观众在欣赏这三位来自地球不同维度艺术家的画作时,宛如在聆听他们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着舒宇光对未来世界终将和平的期许。
舒宇光在法国巴黎
自文明诞生以来,战争便是萦绕在人类头上挥之不去的幽灵,残酷的战争、哭泣的儿童以及黄家驹悲愤的嘶吼,让灌注着和平理想的线条自舒宇光笔下流淌而出。舒宇光深知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他无法让同类彻底摆脱纷争的阴霾,为此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与暴戾的气息对抗,以毛笔和宣纸书写和平的祷文,用艺术展举行祈愿幸福的仪式,这就是他传达爱意、温度与期待的特有方式!(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