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一条黄金通道托起区域繁荣新图景

2025-04-03 17:07:1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年多来,货物运输量突破5600万吨的亮眼成绩单,不仅标志着这条跨境大动脉实现了从“通”到“旺”的质变,更折射出中国与东盟深化互联互通的巨大潜力。这条铁路以高效物流为纽带,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创新运输模式,激活跨境贸易新动能

  面对旺盛的运输需求,中老铁路没有止步于基础货运服务,而是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开行超1840列,“京滇·澜湄线”“沪滇·澜湄线”等定制化班列相继推出,既满足了电子产品、冷链生鲜等高附加值货物的快速通关需求,也为沿线企业提供了稳定高效的物流选择。这种“班列化+个性化”的运输体系,正是中国铁路以市场化思维服务国际供应链的缩影,为跨境物流树立了新标杆。

  双向奔赴的贸易,共享发展的红利

  中老铁路的带动效应不仅体现在货运数字上,更深刻改变了区域经济生态。老挝的优质农产品通过铁路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机械设备、光伏产品等也加速“南下”东南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格局。这种双向流通既降低了贸易成本,又催生了新的产业合作——中老边境的仓储物流、跨境电商等业态蓬勃兴起,沿线民众切实感受到“钢铁丝路”带来的就业与增收机会。正如老挝媒体所言:“火车一响,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枢纽联动格局,打开开放合作新空间

  中老铁路的意义远超一条交通线。以昆明为枢纽,东接西部陆海新通道、西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拓东盟市场、北联成渝经济圈的“十字型”开放网络已初具规模。这种布局将中国内陆与东南亚市场紧密串联,加速了生产要素的区域性配置。未来,随着中泰铁路等项目的推进,中老铁路作为中南半岛陆运“大动脉”的关键一段,有望进一步释放辐射效应,为RCEP框架下的区域合作注入更强动力。

  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中老铁路的实践印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突破,更是发展理念的传递——当钢铁轨道跨越山河,带来的不仅是货物的流动,更是机遇的共享、民心的相通。这条黄金通道,正在书写更多合作共赢的故事。(王永昌)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