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时刻》特别节目录制:书画家王子彬以笔墨书写家国情怀

2025-04-08 11:24:2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5年4月7日,北京电视台演播厅内灯光璀璨,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光北与观众席上的企业家、公益人士共同屏息凝神——舞台上,书画家王子彬挥毫泼墨,一幅长3米、宽1.2米的《山河同春》水墨画逐渐成形:层峦叠嶂间松柏苍劲,云海奔涌处红日初升,题跋“铸魂于墨,寄情于山”八字力透纸背。这是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荣耀时刻》的录制现场,也是一场跨越商业、艺术与公益的思想盛宴。

  节目立意:以人物为镜,照见时代经纬

  《荣耀时刻》自2023年开播以来,始终聚焦“奋斗者群像”,通过企业家、艺术家、公益人等多元视角,挖掘平凡中的非凡故事。本期节目以“文化根脉与时代担当”为主题,特邀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王子彬,与新能源企业家李振华、拍卖师陈瑜同台对话。

  张光北在开场白中定调:“荣耀不是奖杯上的金漆,而是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家国命运的赤诚。今天,让我们从一幅画、一座山村小学、一节动力电池中,读懂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艺术人生:从普通画家到一级美术师的逆袭

  访谈环节,王子彬首次披露职务与荣誉: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多重身份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同时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作《丝路遗韵》系列被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收藏,2022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推广杰出贡献奖”。

  创作现场:一幅画背后的文化密码

  当张光北问及“为何选择山水画承载时代主题”时,王子彬指向正在创作的《山河同春》:“中国山水从来不只是风景,而是‘以形媚道’的精神符号。这些山石皴法取自北宋范宽,云雾渲染借鉴清代石涛,但远景的高铁穿山、近景的新能源风车,才是当代山水的魂。”

  节目组特别设置“解构大师”环节:通过4K显微镜头,观众得以看清画卷中一处仅指甲盖大小的亭台——瓦当纹样复刻敦煌壁画,廊柱比例参照应县木塔,亭中对弈人物身着汉服与中山装,隐喻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每一笔都是文明的年轮。”王子彬解释道。

  跨界对话:水墨哲学与商业智慧的碰撞

  企业家提问:艺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新能源企业创始人李振华抛出问题:“您在巴黎办展时,为何坚持用敦煌土、徽墨创作?”王子彬以案头一方古砚回应:“文化产业不能做无根之木。我们研发的‘敦煌色系’矿物颜料,已应用到国产高端手机背壳设计,这就是传统美学对接现代制造的案例。”

  公益联动:让艺术照亮偏远山村

  拍卖师陈瑜分享了一段往事:2021年,王子彬将拍卖作品《江南忆》所得的380万元,一部分捐赠给了偏远山村。现场大屏播放的纪录片中,山村孩子用捐赠的徽宣临摹《千里江山图》,稚嫩笔触让观众泪目。“美育不是培养画家,而是播撒希望的种子。”王子彬说。

  文化担当:疾呼“守住笔墨底线”

  面对当下AI绘画冲击,王子彬的观点引发深思:“有人用程序生成‘伪水墨’,但机械算法永远无法复现《富春山居图》的气韵——那是黄公望走遍富春江,将十年风雨化入笔锋的生命体验。”他透露正推动“中国笔墨基因库”建设,通过数字化留存历代名家笔触轨迹,“这是留给子孙的文化指纹”。

  荣耀定格:见证传承

  节目尾声,王子彬将完成后的《鲲鹏少年》赠予节目组,这幅以敦煌飞天为灵感的数码水墨,展现青少年宇航员手持毛笔探索星空的场景。张光北评价道:“王子彬老师的创作,是从地球到太空的延展,也是笔墨精神永远在破界新生的典范。这幅《鲲鹏少年》以敦煌飞天为灵感源泉,巧妙地将传统敦煌艺术的飘逸神韵与现代数码水墨技法相融合,实现了艺术语言的古今对话。作品中青少年宇航员手持毛笔的形象,不仅是对传统书写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大胆展望,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对时空维度的深度思考。在构图上,运用了独特的散点透视法,营造出开阔的宇宙空间感,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空间限制。从笔墨运用来看,数码技术的介入让墨色的层次更加丰富细腻,既有传统水墨的氤氲韵味,又有现代艺术的精确把控,在虚实相生中彰显出笔墨精神的时代新貌。王子彬老师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传统题材新的生命力,在艺术的跨界融合中,为当代数码水墨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堪称是传统与创新完美结合的杰出范例。”

  笔墨长河中的时代浪花

  三个小时的录制,浓缩了一位艺术家数十载春秋的求索。当王子彬写下“荣耀属于每一个坚守初心的中国人”时,现场掌声雷动。这档节目或许无法解决“AI替代艺术”的焦虑,也无法立刻让山村孩子成为画家,但它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答案:真正的荣耀,从来生长在厚植文化根脉、勇担社会责任的土壤之中。

责任编辑:吴英兰
新闻关键词:王子彬笔墨荣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