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森林里种诗的人 ——记深圳诗人李军君与他的精神史诗《孤独辞》

2025-04-23 13:23:0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深圳这座以速度著称的城市里,陕西渭南籍诗人李军君用15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孤独而壮丽的精神突围。2025年年初,他的新诗集《孤独辞》由南方出版社出版,这部收录300余首诗歌的作品,被文学界誉为“都市丛林里的心灵田园诗”,既是一代打工者的精神史诗,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个体抗争的鲜活注脚。

  从渭北平原到深圳文坛:一场与孤独的对话

  李军君的诗歌之路始于陕西渭南的一个小村庄。童年时,他在破旧房梁上翻出繁体《论语》,在乡邻的书柜前痴迷阅读,这些经历为他埋下了文学的种子。2010年,他南下深圳,从流水线工人到文学培训师,从出租屋里的“写作苦行僧”到创办军君文学社,始终以笔为剑,刺破生活的迷雾。

  诗中始终涌动着不屈的力量:“知了猴发出平庸时代最深长的怒吼”,“萤火虫照亮夜空”,“晨曦普照大地”——这些意象构成了诗人“虽身陷黑暗,但心向光明”的精神图谱。

  打工文学的新范式:从生存叙事到生命美学

  诗集以深圳为精神原乡,将岭南的玉兰花、知了猴与移民的漂泊感熔铸成诗。在《走向旷野》中,他写道:“我挤出繁华的商业街/茫然走向未被开垦的荒山”,道出城市异化与乡土眷恋的撕裂;而《院子里的枣树》则以“背着一座座山”的乡愁,完成对故土的深情回望。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评价其创作“从钢筋混凝土里开出了兰花的幽香”,宝安区作协主席郭建勋则认为,诗集的刚柔并济“恰如深圳‘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的气质”。这种美学突破,让《孤独辞》超越了传统打工文学的生存叙事,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叩问。

  教育的诗意启蒙:15年坚守点亮万家灯火

  作为资深文学培训师,李军君在深圳培养了上万名学生,荣获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辅导教师金奖。他提出“写作即生活”的理念,将诗歌融入教学:在宝安图书馆的公益课堂上,他带学生观察玉兰绽放,从知了猴蜕壳中领悟生命坚韧。一位家长动情地说:“他先教做人,再教为文,用诗歌唤醒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力。”

  这种教育情怀在诗集中亦有投射。《他泪流满面》写道:“任凭鲜血滴落/浇灌世间每一株无人问津的蓓蕾”,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亦是对教育使命的诠释。

  孤独者的精神馈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星空

  《孤独辞》的独特价值,在于将个体孤独转化为公共精神资源。诗集中,“仰望星空”的意象反复出现:“整个夜晚,我一直仰望星空/探索活着的真正意义:永垂不朽”(《仰望星空》)。这种对永恒的追寻,与深圳千万奋斗者的轨迹形成互文——他们既是城市奇迹的缔造者,也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李军君的故事,是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缩影。从渭北平原的读书少年,到深圳文坛的“诗意拓荒者”,他用15年证明: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与生活的短兵相接中。正如他在《盛夏,我熊熊燃烧》中所写:“我的周身蹿出熊熊火焰”——这火焰,属于每一个在喧嚣中坚守初心的灵魂。

责任编辑:李 震
新闻关键词:深圳诗人孤独精神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