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厦高铁联调收官 西南交通动脉再添“中国速度”
5月9日,随着检测车从重庆东站缓缓驶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联调联试圆满收官,正式迈入运行试验阶段。这条穿越喀斯特地貌的钢铁巨龙,以“385公里/小时”的测试时速刷新西南高铁纪录,不仅为渝东南地区注入发展动能,以技术突破彰显中国基建的硬核实力。
技术攻坚,穿山越岭的“基建奇迹”。全线250公里路程中,隧道与桥梁占比高92.7%,其中白马山隧道等54座隧道与84座桥梁交织成“空中走廊”。面对国内罕见的千分之30线路坡度,建设团队采用智能调度指挥系统与通道门视频监控技术,实现钢轨运输与铺轨施工的毫米级精度控制。单月长钢轨进场150公里、无砟道床铺轨17.5公里/18小时的施工纪录,印证着中国高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能力。
区域蝶变,4小时到1小时的时空革命。通车后,重庆主城至黔江的通行时间将从4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武隆南、彭水西等6座新建车站将沿线景区串珠成链。对于渝东南生态文旅走廊而言,这意味着游客可“朝赏仙女山云海,暮游阿依河竹筏”;对于黔江、彭水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高铁将打破物流壁垒,助力“黔江鸡杂”“彭水苗绣”等特色产业走向全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渝厦高铁与黔张常铁路的互联互通,将使湘鄂渝边区融入全国高铁网,激活区域协同发展的“一池春水”。
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黄金走廊”。作为国家“八纵八横”渝厦通道的关键节点,这条高铁将重构西南交通格局:向东接驳常益长高铁,使重庆至长沙的时空距离缩短至4.5小时;向南通过黔张常铁路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形成“重庆-长沙-厦门”的黄金通道。重庆东站作为集高铁、轨道、商业于一体的超级枢纽,将加速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协同,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强效支撑。
从联调联试的“速度激情”到运行试验的“安全护航”,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以硬核技术书写着交通强国的西南篇章;从“蜀道难”到“渝厦畅”:高铁网络打通西部经济“任督二脉”,成渝腹地“满血复活”。当高铁列车呼啸着穿越武陵山腹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钢铁与速度的交响,更是一个区域从地理边缘迈向发展前沿的壮阔图景。(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