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动脉赋能经济双循环——铁路货运改革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中国铁路部门以市场化改革为引擎,立足货运服务提质增效,通过创新物流模式、保障重点物资、畅通国际通道等举措,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强劲动能,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担当”。
物流总包服务:多式联运激活“一池春水”
铁路部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物流总包”服务,深化运输结构调整。通过“公转铁”“公转水”及“海铁联运”等模式创新,量身定制全程物流方案,将铁路干线运输的规模优势与公路、水运的灵活布局无缝衔接。例如,在港口集疏运中,铁路部门精准对接重点货源,优化“门到门”服务链条,既降低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又减少了碳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种“一单到底、全程负责”的物流总包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以“铁担当”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生根。
重点物资运输:保通保畅筑牢“民生底盘”
面对能源保供、民生保障等重任,铁路部门以“国之大者”的站位精准发力。通过科学调配运力资源,用足用好主要货运通道能力,对疆煤外运等关键任务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优先配车、优先装运、优先卸车”的运力倾斜政策。例如,针对冬季电煤运输高峰,铁路部门动态优化装卸组织,创新“点对点”直达专列,确保重点物资“应装尽装、快装快运”,将“乌金”高效送达电厂、钢厂,为千家万户的温暖过冬和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使命担当,也为经济大盘的稳中求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国际协同联动:跨境通道架起“开放金桥”
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铁路部门以国际视野强化跨境运输保障。通过提升口岸作业效率、优化中欧班列组织模式,实现“通关快、运达准、成本优”。例如,在中欧班列运营中,铁路部门运用数字化手段全程盯控列车运行,联合沿线国家统一技术标准,压缩口岸交接时间;同时,创新“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冷链物流”等业态,让“中国制造”高效通达全球。如今,纵横欧亚的钢铁驼队不仅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亮丽名片,更以稳定畅通的跨境物流网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注入“中国力量”。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保基本”到“促发展”,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的每一步都紧扣时代脉搏。通过物流模式创新、重点物资保供、国际协同发力,铁路部门正以“铁”的担当、“路”的智慧,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铺设“快车道”,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庄谨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