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立潮头——齐鲁青年群体激荡强省建设澎湃力量

2025-07-07 15:23:24 来源:凤凰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国家所需,青年所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向前推进中,青年群体是最具活力的先锋代表。正如齐鲁大地上,一批“有想法、有技术、有担当” 的青年人以满腔热血和卓越智慧,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创新之姿勇立时代潮头。

  7月1日至4日,由团省委组织的2025年第一期 “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活动走进济南、滨州、东营三地多家民营企业,深入挖掘青年群体助推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为。

  风华正茂展宏图。一幅幅青年创新创业的生动画面,正汇聚成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恢弘画卷,不断激荡起强省建设的澎湃活力。

  以创新之姿

  挺直民营企业脊梁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不过,与江浙等地的“轻快灵巧”相比,山东民营经济素来被认为欠缺活力——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动能占主导、创新活力不足。

  可喜的是,青年人才的崛起,正在有力扭转这一局面,并推动民营经济在山东经济版图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此次融媒采风活动中,一大批优秀青年进入媒体视野,他们以志存高远的理想、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助力民营企业迈向行业前沿,站上价值链顶端,甚至打破国际垄断,挺直民族工业发展脊梁。

  在东营,利华益集团投资22亿元建设的国内首套ASA树脂一体化项目已正式投产,项目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

  实现高端化工新材料的国产替代,很大程度归功于利华益青年人才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孜孜以求。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光涛介绍,ASA项目团队中,30岁以下青年占比超80%,他们充满斗志,热衷创新,积极向前。

  ASA树脂最终要进行改性研究,变成定制化产品,附加值才会更高,因此,科技创新研发至关重要,面对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的困境,利华益青年团队持续攻关,深入研究设备结构和工艺原理,最终开发出抗静电等多种高端树脂材料,满足了下游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只有创新才能破局,越来越多青年群体的创新让企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滨州,山东昊润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泽芳带领平均年龄仅32岁的研发团队,向地下水监测领域的国际垄断发起挑战。

  “当时国内市场被欧美设备占据,数据安全令人担忧。”李泽芳表示,公司团队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发出遥测水位计,实现地下水水位水温全自动远程无人值守长期稳定监测,突破3D-MEMS硅电容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从而保护了国家地下水监测数据安全。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青年群体的创新作用得到了更多体现。位于济南的世纪开元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工作者们的创意在此碰撞迸发。作为行业标杆企业,世纪开元智印互联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街边冲印店到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印刷企业的跃升,成为行业内响当当的领军企业。

  这一蜕变,正是青年力量驱动产业变革的一个鲜活样本。在世纪开元,1000余名员工中绝大部分是90后、00后。这些青年人才用数据重构“智”造范式,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产品服务能力,最终赢得市场高度认可。

  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一连串的成绩,在济南、滨州、东营三地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并不鲜见,青年人才的创新成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源头活水”。

  推动战新产业崛起

  助力山东新型工业化建设

  青春的创新,青春的创造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融媒采风活动中,记者关注到,在山东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不断迸发出科技报国的热情,聚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不断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在力诺瑞特,青年团队主导开发的“真好”系列空气能产品,核心部件以12年质保实现“一次投入 长期受益”的消费价值。瞄准北方采暖痛点,“真好”系列空气能产品兼顾制冷需求,年省电费最高可达70%。 

  随着力诺瑞特一批批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产品迭代、智能制造、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深耕,企业推出了光伏发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光热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形成覆盖工业、商业、民用全场景的绿色能源产品矩阵,为全球超过2000万家庭、5.6万个工商业项目提供了优质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在高端装备制造的赛道上,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的青年科技团队,以硬核技术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贡献力量。

  随着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风力发电、清洁能源等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风电装备产业朝着大型化发展,大型风电铸件铸造工艺面临着缩孔、缩松等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

  为突破行业技术瓶颈,青年人才代表张帅带领科技人才团队,挺膺担当,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开发和测试验证工作中,成功攻克了高端风电核心部件相关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新材料领域,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王键带领团队,向柴油车尾气处理的“卡脖子”技术发起冲锋。面对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碳化硅DPF(柴油车颗粒过滤器)技术,他们从原材料选择、配方技术、成型技术、烧结技术、后处理技术和装备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0%以上,实现高性能蜂窝陶瓷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拔节生长,亦是青春梦想扎根齐鲁大地的生动注脚。不仅如此,在青年群体的创新热潮之下,传统产业同样焕发新生机。

  众所周知,山东是制造大省,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在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中,如何借助“数改智转”提升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也成为众多青年人才探索的重点。

  作为中国造纸产业领军企业、山东省造纸产业链主企业,华泰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转型升级号召,深耕产业数智化。青年工程师黄鹏积极探索“产业+智能化+数据+大模型+产业大脑”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其自主研发的“5G造纸工业云平台”,成为山东造纸行业首个重点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他带领团队打造的造纸“产业大脑”已在四十多家公司落地,年节约采购成本1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11.4%。

  不难看出,一幅幅工业场景中,山东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由此,山东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这为山东持续“走在前”奠定坚实基础。

 与时代同频

  激荡强省建设新活力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主体占全省市场主体的99%。2024年,山东民营经济以“56789”的亮眼数据,彰显出举足轻重的地位:贡献全省51.7%的GDP、63.5%的民间投资、75%的进出口总额、80%以上的就业以及98.9%的经营主体数量。

  这些突破、蝶变与青年群体的积极向上息息相关。在发展面前,广大青年与时代同频,积极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越来越多青年挥洒青春、激扬创意,为山东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青年与城市的发展是一场双向奔赴。为更好推动青年群体创新创业,山东各地致力于当好青年融入城市的“青春合伙人”,出实招、见实效,为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齐鲁大地上,青年向上向新,正绘就出民营经济发展快步向前的美好画面。

责任编辑:李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