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点燃翰墨薪火
为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点燃乡村学子对翰墨艺术的向往,暑假期间,“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实践队满怀热忱,走进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石桥子小学,精心组织了一场书法启蒙教学活动,在横竖撇捺间架起文化传承的桥梁。
课堂伊始,实践队员们化身循循善诱的“小先生”,以生动形象的讲述,引领孩子们步入书法的奇妙殿堂。队员们不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书法作为国粹的深厚历史底蕴,更从最基础的“永字八法”讲起,细致拆解了点、横、竖、钩等基本笔画的起承转合与力道精髓。他们亲身示范正确的执笔、运腕姿势,强调“指实掌虚”的要领。随后,队员们穿梭于一排排课桌之间,俯身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悉心指导。宣纸铺展,墨香浮动,孩子们凝神屏息,初执毛笔的手或许带着些许颤抖,但在队员们耐心的鼓励和精准的点拨下,稚拙的笔触逐渐找到了节奏与自信。横如千里阵云,竖似万岁枯藤,撇捺之间初显锋芒。
这堂墨香四溢的书法课,其意义远不止于技巧的初步习得。实践队员们以手中毛笔为媒,巧妙地将书法艺术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核传递给孩子们。他们阐释“心正则笔正”的修身古训,强调习字过程中凝神静气、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引导孩子们体会“蚕头雁尾”的隶书之美所展现的含蓄与包容,感受“计白当黑”的布局智慧。队员们通过一个个书法家苦练成才的小故事,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哲理融入教学,让抽象的哲理在笔墨实践中变得可感可触。书法,在此刻超越了单纯的书写,成为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与品德修养的融合课,悄然唤醒孩子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向乡村学子播撒传统文化火种,亦是“青衿之志”队员们深化认知、锤炼自我的宝贵契机。在倾囊相授的过程中,队员们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切肤的体会。面对孩子们清澈求知的眼神,他们更深切地领悟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理解了“青衿之志”不仅在于胸怀理想,更在于脚踏实地地践行与传播。石桥子小学于校长观摩后深有感触:“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书法技艺,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这种互动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效果远超预期。”当古老的墨香与现代的青春热情在乡村课堂里交汇,实践队员们以实际行动印证:唯有躬身力行,文化的星火方能穿越时空,照亮更多年轻的心灵,让民族精神的根脉在更广阔的田野间扎得更深、延得更远。(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实践队 刘子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