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铁路以硬核运力撑起硬核担当
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铁路部门统筹运用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资源,客运能力不断提升,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同比增长7.5%。其中,5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逐渐从“为生计奔波”转向“为体验消费”。过去,家庭支出更多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基础物质需求;如今,在满足基本生活后,人们有了更多预算投入到“非必需但能带来精神愉悦”的领域——比如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跨省的文化展览、一趟远方的同学聚会。这种消费重心的转移,既源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折射出人们对精神世界丰盈的渴望,而铁路作为连接空间的重要纽带,自然成为承载这份渴望的核心载体。
面对旅客发送量的持续增长,铁路部门并未止步于“量的保障”,而是追求“量质齐升”。在硬件设施方面,铁路部门精心设计铺画了森林游、避暑游、研学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线路,研发投用适老化旅游列车,持续打造“熊猫专列”“京和号”“大河之南号”“齐鲁1号”等旅游列车品牌,为旅客提供高品质的旅行体验。在站车服务方面,铁路部门加强旅客需求分析,不断优化铁路12306服务功能,推出老年常旅客会员积分优惠等新举措,计次票、定期票、旅游套票等新型票制已拓展至72条线路,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92趟动车组列车推行静音车厢服务,25座车站和38趟动车组列车试点高铁宠物运输服务,19座车站试点“轻装行”服务,有效提升旅客购票出行便利化程度。
铁路旅客发送量的增长,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更是推动铁路事业持续进步的强劲动力。这种增长绝非偶然,而是“需求拉动”与“供给推动”双向发力的结果:一方面,经济发展带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高铁网络的加密、普速铁路的延伸,让“说走就走”成为常态,让短途文化游、周末探亲变得便捷,为出行需求的释放提供了硬件支撑;另一方面,旅游行业的景区升级、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与铁路的运输服务形成合力,进一步激发了人们“为体验而出行”的欲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正向循环。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单一运输”到“多元服务”,上半年铁路运输的亮眼表现,不仅是交通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映照出我国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与经济社会的蓬勃活力。未来,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这条钢铁大动脉必将承载更多人的期待与向往,在连接家与远方、串联经济与民生的道路上,书写出更精彩的篇章。(管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