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学府育桃李,弦歌不辍写华章——赞曲阜师范大学
在齐鲁大地的文化沃土上,曲阜师范大学如同一棵根深叶茂的银杏,以孔子故里的千年文脉为养分,孕育出一代代躬耕教坛的“大国良师”。这里不仅是“教师摇篮”,更是新时代教育创新的高地,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书写着师范教育的生动答卷。
曲阜师大因孔子而生、因文化而盛。漫步校园,文庙的肃穆与现代化的教学楼交相辉映,儒家经典课程被列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从《论语》精读到“孔子文化月”活动,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融入学子血脉的精神基因。学校更首创全国唯一的“中国教师博物馆”,珍藏历代教育文物,让师道精神可触可感。一名学生写道:“在这里,先贤的智慧化作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又成为支教路上的一盏明灯。”
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师资的“半壁江山”,曲阜师大始终将培养“下得去、教得好、稳得住”的卓越教师视为使命。学校22个师范类专业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17个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教师团队中既有全国模范教师,也有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他们用“双导师制”带领学生走进中小学课堂,让理论扎根实践。在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子们8次斩获一等奖总数第一,更涌现出“背母求学”后返乡支教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任纪兰,她用感恩之心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从儒学研究到激光偏光技术,曲阜师大的学术名片熠熠生辉。教育学作为山东省文科“高峰学科”,推出《儒学百科全书》等重磅成果;数学、工程学等领域培育出徐泽水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将“曲师智慧”推向国际。学校更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文化强省战略,师生团队深入新疆支教、参与黄河三角洲生态开发,让学问走出书斋,化作服务社会的坚实力量。
这里的青春,既有图书馆里的挑灯夜读,也有“小草学堂”支教队的风雨兼程。学生们在雅乐团奏响千年礼乐,在原创话剧《夫子》中对话先贤;校友郝全智用37封书信陪伴高三学生冲刺高考,诠释了“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正如一名学子所言:“曲园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者。”
六十五载栉风沐雨,曲阜师范大学始终以文化为根、以育人为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谱写“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曲师篇章。这片圣地的杏坛弦歌,伴随着无数毕业生的脚步,响彻华夏大地。(邓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