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守护青苹果”支教团助力困境儿童生命教育
盛夏七月,沂蒙大地草木葱茏。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改善困境儿童的教育成长环境,7月11日至20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守护青苹果”支教队团奔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益海助学中心,开展了一场为期十天的暑期支教活动。这场以爱为帆、以智为桨的帮扶行动,既为山区儿童送去知识的甘霖,更播撒下尊重生命、传承文化的种子。
精准调研,奠定课程需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支教团深谙精准帮扶的前提是摸清需求。活动筹备阶段,团队便沉下身子开展扎实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式观察“三管齐下”的方式,为65名留守儿童绘制出清晰的成长需求图谱。针对6-8年级高年级学生,发放29份问卷掌握其认知特点;面向2-5年级低年级儿童,开展36次深度访谈捕捉其真实诉求。数据背后,是孩子们对生命认知的懵懂与渴望——这份沉甸甸的调研结果,不仅成为课程设计的“导航仪”,更承载着支教团对每个孩子成长的深切关怀。
专业课程,覆盖多元需求
基于调研结果,支教团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构建起“智趣课堂+跃动青芒+艺彩时光”的立体化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智趣课堂”上,志愿者用生动案例讲解知识难点,让课本内容变得鲜活有趣;“跃动青芒”系列活动中,篮球场上的奔跑、拔河比赛的呐喊,不仅强健了大家的体魄,更锤炼了团队协作的意志;“艺彩时光”里,画笔在纸上勾勒梦想,歌声在教室回荡,创新思维在艺术熏陶中悄然萌发。分众化教学的精心设计,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特长的孩子都能收获专属的成长养分。
生命教育,播撒认知“种子”
“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意义,是支教最珍贵的馈赠。”支教团将生命教育贯穿活动始终,通过体验式学习让抽象的生命认知变得可触可感。在“小小种植家”活动中,孩子们亲手种下绿豆、向日葵,每天观察幼苗破土、展叶、生长,在记录中感受生命的顽强;辩论赛上,“生命的价值在于长度还是宽度”的激烈交锋,让思考触及灵魂深处;故事分享会上,孩子们讲述身边的生命故事,在共情中体会责任与担当。舞蹈课的灵动、体育课的活力、小组活动的协作,更让孩子们在悦动中触摸生命的温度,理解“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的深刻内涵。
非遗浸润,传承文化“根脉”
创新融入“非遗+生命”教育理念,是本次支教的鲜明特色。沂蒙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智慧,支教团深挖当地非遗资源,将沂蒙民歌、剪纸等传统技艺请进课堂。孩子们在学唱沂蒙民歌时,从悠扬旋律中感受老区人民乐观坚韧的生命态度,在歌声里传承“不畏艰难、向阳而生”的精神力量;剪纸课上,剪刀游走间,花鸟虫鱼跃然纸上,孩子们在传承技艺中体会“创造赋予生命意义”的哲理。这种将生命教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方式,让文化根脉在滋养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实现了“育人”与“传承”的双向赋能。
双向成长,践行青春担当
“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越来越亮,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志愿者王宇涵的感言道出了团队的心声。十天支教时光里,孩子们的变化清晰可见:从羞涩闪躲到主动提问,从对“生命”懵懂茫然到能清晰讲述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被问及最近最开心的事时,学生小海仰着笑脸说:“大学生们来,我特别开心。”
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最纯粹的喜悦。相处中,志愿者们真切感受到孩子们对生命认知的渴望:种植课上凝视幼苗抽芽的专注眼神,辩论赛上为“生命的意义”争论的模样,非遗体验课上探寻文化与生命关联时的若有所思……这些瞬间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让志愿者们深刻领悟到教育帮扶的重量,更坚定了持续参与乡村教育帮扶的决心。
未来,“守护青苹果”支教团将继续聚焦乡村教育与困境儿童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用专业服务为更多“青苹果”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王宇涵 陈冠霖 金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