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1+2+N 织密“八小时外”监督网

2025-07-31 12:04:3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爸,您看这是我们单位发的廉洁家书,叮嘱一定要交给家属。您和妈以后就是我的‘编外纪检员’啦!” 傍晚,员工小胡坐在家中客厅,向父母展示刚刚拿到的《廉洁家书》。父亲接过手册仔细翻看,脸上露出认真的神情,说道:“单位这么重视廉洁,你可一定要时刻放在心上。”

  这样温暖的家庭对话,正是屯溪烟草“1+2+N”监督体系向家庭延伸得生动注脚。但在大半年前,单位一份监督工作报告显示,员工“八小时以外”监督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制度筑基:从模糊地带到清晰红线

  问题的背后,是“八小时以外”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以往,对员工下班后的行为监管,更多依赖个人自觉,缺乏系统性制度支撑。通过对近三年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以及对员工的调研访谈发现,大多数员工对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边界认识模糊,对与客户交往时“亲”与“清”的关系界定不清晰。因此,必须用制度划出行为边界。因此经过多方整理收集材料,《干部员工“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应运而生,这份凝结着多方智慧的文件,明确了组织监督、自我监督、家庭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布局,详细规定了四类监督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为整个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明确的操作指南。

  在每一位员工的桌面上,精心制作的“八小时以外廉洁提示卡”格外显眼。员工老张说道,“现在心里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八小时以外的行为也可能造成廉洁风险,应该时刻约束自己”。

  双线阵地:让廉洁意识可触可感

  走进一楼转角处的廉洁文化展馆,“廉以养德、文化化人”八个大字遒劲有力。讲解员正带着员工参观,“清代名臣汪由敦任吏部尚书时,曾留下‘居官首在去贪,贪则为百姓之蠹’的箴言,告诫为官者戒贪守廉乃从政根本;著名经济学家王茂荫则以‘取予有义,非义不取’为祖训,将道义准则融入处世哲学……”古人对廉德的坚守,正化作员工们心中的准则,在静默的展馆里悄然传递着一脉相承的廉洁基因。

  当线下展馆成为廉洁教育的“实景课堂”,线上平台则构建起即时监督网络。零售户王大姐的便利店背柜上,廉正心安监督平台二维码标识格外醒目,她拿起手机熟练扫码,点击“监督反馈”填写建议:“希望增加档位管理办法政策解读板块。”提交后不到10分钟,就收到了答复。这个依托低代码技术搭建的平台,上线以来已收集各类反馈60余条,成为连接社会监督的“数字桥梁”。

  多元支撑:让监督网络密不透风

  “丽姐,这是给您的《家庭助廉手册》”分局纪检人员带着《家庭助廉手册》敲开了员工老张的家门,茶几上,“廉洁家庭承诺书”的红色印章格外醒目。这是分局“家访监督”的一个缩影,通过进门看家风、聊天听民意、沟通查问题,将监督从单位延伸到家庭。这种定期的家庭走访机制,让监督从“单位单管”变为“家庭共防”。

  办公桌上的廉洁提醒卡、制作的徽州廉洁故事台历、廉洁家庭开放日邀请员工家属参观廉洁文化展馆、与零售客户签订《禁止“吃拿卡要”双向承诺书》、与节日文化结合融入廉洁猜谜等活动、定期开展作风建设大走访……N个支撑要素如同毛细血管,将监督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近期的员工思想动态调研中,员工们纷纷表示“明确了八小时外的行为边界”,85%的零售户认为“监督渠道更畅通透明”。

  从制度的“四梁八柱”到阵地的“双线发力”,再到支撑要素的“枝繁叶茂”,1+2+N 监督体系的每个支点都紧扣“监督即保护”的理念。如今在屯溪烟草,“八小时外”监督不再是冷冰冰的制度条文,而是融入日常的温暖守护——是家属微信群里的位置共享,是监督平台上的及时反馈,更是员工之间互相关心的善意提醒。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办公楼上,员工们陆续在廉洁承诺展板前签下自己的名字,签字笔落下的沙沙声里,有人凝视着自己去年签下的名字,指尖轻轻摩挲过“八小时外守初心”的郑重承诺,这既是组织的嘱托,也是每位员工的自觉坚守。(胡婧昱)

责任编辑:李 震
新闻关键词:家庭监督小时员工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