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高铁“夜间模式”点亮流动中国新图景

2025-08-01 15:17:2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当2025年酷暑热浪席卷大地,中国高铁网络悄然开启“夜间模式”。呼和浩特至北京、西安等方向新增的多趟夜间高铁列车呼啸穿行,与繁星共舞。这不仅是对传统运输瓶颈的智慧破局,更是铁路部门响应民生期盼、优化供给结构的生动实践。以深夜的钢铁脉动,激活了暑运网络的最大效能,让“流动中国”的画卷在月华下铺展得更为绚烂。

  科技筑基,设备维养为“夜行侠”保驾护航。高铁夜间开行,设备安全是生命线。面对暑运高温高负荷挑战,铁路部门创新实施精细化“天窗”管理策略。呼和浩特局充分利用夜间运行间隙与白天“天窗期”,对动车组走行部、受电弓、空调系统等关键设备进行高密度检查维护。智能检测机器人替代人工精准扫描车轮踏面,红外测温系统24小时监控接触网状态。更通过优化检修流程,大幅压缩停时,确保次日动车组出库正点率达99%以上。这套“科学用天窗、精准抓检修”的模式,让草原高铁在夜色中奔跑得更为安心有力。

  服务升温,“深夜驿站”折射民生温度。夜间高铁不是简单的时刻表移位,而是契合需求的深度服务升级。包头客运段针对旅客实际体验,打造差异化服务。在增开的呼包进京夜间高铁上设立“静音车厢”;配备红眼航班接驳专线引导员;提供助眠眼罩和温热的蒙古奶茶早餐。更在凌晨抵达呼和浩特东站时,协调地铁、公交延长运营时间,打通“最后一公里”。这些举措精准对接商务通勤、错峰旅游、学生返乡等多元需求,使深夜旅途成为有温度的服务体验。一位凌晨抵达的旅客感慨,“原以为深夜乘车会疲惫不堪,没想到从进站引导到车上服务如此贴心周到。”

  区域协同,草原夜色变身经济新引擎。内蒙古高铁“夜间模式”的扩容,织密了区域协同发展的血脉网络。新开通的夜间高铁串联起京津冀、关中平原等经济圈,让清晨的北京会议与前一晚的草原洽谈无缝衔接。呼和浩特局暑运数据显示,夜间高铁平均上座率达92%,其中商务出行占比显著提升。更激活了“高铁+文旅”新模式,旅客可夕发朝至奔赴草原那达慕,或夜抵西安次日畅游兵马俑。一组深夜呼包鄂城市群间的通勤客流增幅高达25%,有力助推了区域同城化进程。草原高铁的夜行光影,正悄然重塑着北疆经济地理版图。

  高铁“夜间模式”在2025年暑运的深度实践,展现了铁路精准供给的智慧与温度。它不仅是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准的集中检阅,更是铁路紧密衔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务实之举。从设备检修的毫厘必较到服务细节的暖心浸润,从经济动脉的深度融通到民生出行的品质跃升,疾驰的夜行高铁如同一道道流动的光轨,贯穿大江南北,持续赋能“流动中国”的蓬勃脉动,在星夜兼程中生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时代内涵。(侯利彬)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