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足迹,传承英雄精神——“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团队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进刘家庄抗日英雄纪念馆

2025-08-01 16:00:0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七月的潍坊诸城,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一群青年追寻红色足迹的热忱。近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三下乡实践队一行人,怀着崇敬之心走进诸城市刘家庄抗日英雄纪念馆,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故事中,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悟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此次实践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现场研学、互动交流等形式,让队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

  一馆一史,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刘家庄抗日英雄纪念馆坐落于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村,这里曾是1944年刘家庄战斗的主战场。推开纪念馆厚重的木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馆内以“烽火刘家庄”为主题,分“苦难岁月”“奋起反抗”“浴血奋战”“精神传承”四个展区,通过300余件实物展品、200余幅历史图片、10余组场景复原,系统展现了刘家庄村民与八路军携手抗敌的英勇历程。

  “大家看这件锈迹斑斑的土炮,是当年村民们用生铁和木料自制的武器。1944年农历三月,日军纠集伪军共500余人,对刘家庄发起突袭,就是靠着这样的‘土家伙’,村民们和八路军战士一起坚守了三天三夜。”讲解员是刘家庄村的老党员刘大爷,他的祖父曾参与当年的战斗,说起这段历史,他的声音里满是自豪与沉重。

  展区尽头,一面“英雄墙”格外醒目,上面贴满了刘家庄战斗幸存者的照片和口述记录。“我爹当年腿被打穿了,还拖着伤腿把最后一箱手榴弹送到阵地……”“俺娘把家里仅有的两床棉被拆了,给战士们做绷带”……朴实的话语里,藏着最动人的家国情怀。实践队队员们一边记录,一边忍不住红了眼眶,纷纷表示:“这些故事不是冰冷的历史,而是有温度、有力量的精神密码。”

  一墙一誓,传承永不褪色的精神

  在纪念馆的“英烈墙”前,队员们自发组织了祭奠仪式。全体成员肃立默哀,向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先烈敬献鲜花,并重温了入团誓词。“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以实际行动传承他们的精神。”实践队队长刘同学表示,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我志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英雄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实践队队长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举起右拳,庄严宣誓。誓言声在广场上回荡,与远处田野里的蝉鸣交织在一起,仿佛是跨越时空的对话。

  仪式后,队员们与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当地老党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85岁的刘宗福老人是刘家庄战斗的亲历者,当年他只有10岁,亲眼目睹了村民们的勇敢。“日军进村时,俺们村没有一个人逃跑。男人们拿起锄头、镰刀当武器,女人们烧水煮饭、护理伤员,就连娃娃们也帮着放哨、送信。”老人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仿佛在数着那些难忘的日夜,“最后战斗胜利了,但村里128名村民和36名战士牺牲了。他们用命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你们年轻人可不能忘了啊!”

  听着老人的讲述,队员小朱忍不住提问:“大爷,现在的生活这么好,您觉得当年的牺牲值得吗?”老人立刻挺直了腰板:“咋不值得?你看现在村里盖起了楼房,娃娃们能上学,家家户户有存款,这都是他们用命盼来的!只要你们年轻人好好干,把国家建设得更强,他们在天上看着也高兴。”

  座谈会上,队员们还观看了纪念馆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刘家庄的回响》,片中收录了多位幸存者的采访、战斗遗址的现状记录,以及后人对英雄精神的传承故事。当看到如今的刘家庄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过上富足生活时,队员们纷纷感慨:“英雄们的梦想正在实现,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一行一思,践行新时代的使命

  离开纪念馆时,夕阳为红砖墙镀上了一层金边。队员们沿着村里的“英雄路”缓步前行,路边的老槐树、石碾子,都是当年战斗的见证者。实践队特意准备了“红色寻访笔记本”,队员们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记录下来。

  “以前总觉得‘爱国’是个宏大的词,今天才明白,它藏在刘家庄村民拿起武器的决绝里,藏在战士们‘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呐喊里,更藏在我们这代人‘不负时代’的担当里。”队员小谭在笔记本上写道。队员小朱则计划把此次实践的素材整理成宣讲稿,“我想把刘家庄的故事带回学校,讲给更多同学听,让红色精神一直传下去。”

  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刘家庄之行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英雄是最亮的航标。希望队员们能把这次实践的感悟转化为学习和奋斗的动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英雄为榜样,不畏艰难、勇毅前行,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代代相传。”

  车窗外,刘家庄村的轮廓渐渐远去,但那座纪念馆、那些故事、那些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每个队员的心中。此次三下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从战火中的英雄到新时代的青年,从刘家庄的红砖墙到更广阔的天地,红色的火种正在传递,英雄的精神永远闪亮。(朱泳好)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