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家王晓刚参加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5 年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 “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 为主题,由多个部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业界领军人物、科技新锐力量等,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动态、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影响等重要议题。
在此次大会上,国际职业技术认定标准开发专家王晓刚受到了广泛关注。王晓刚凭借其在教育培训领域的深厚专业知识,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培训与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其撰写的《教育培训赋能:破解上海独角兽成长瓶颈,铸就世界级硬核创新集群》以及《关于推动上海市职业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建议》两篇提案,被上海市政协采纳。
王晓刚在提案中指出,上海独角兽企业发展面临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内训成本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以及国际人才流动壁垒等核心障碍。为此,他提出创设 “上海独角兽企业大学”,通过汇聚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与风险投资机构等各方力量,打造一个专注于前沿技术、公司治理、跨境合规和资本市场等核心模块的教育机构,采用 “模块制 + 项目制” 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课程,配备国际顶尖师资力量,为独角兽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王晓刚还提出实施 “独角兽人才加速器” 计划,构建 “科学家 + 工程师 + 商业操盘手” 的人才体系,促进人才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提高人才精准匹配度,并为海外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他建议激活 “科研设施共享链”,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向独角兽企业开放,并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与优惠政策。同时,创设 “教育培训券” 金融工具,为企业的教育培训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内训成本。
在《关于推动上海市职业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建议》中,王晓刚聚焦于上海市职业培训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他指出,现有职业培训体系存在财政激励与税收缺乏优惠衔接、职业培训标准滞后等弊端,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此,他提出构建 “三维协同” 政策体系,横向贯通发改、人社、经信、教育等部门,加强部门间协调与沟通,编制《上海市重点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白皮书》,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纵向推行 “培训券 + 税收抵扣” 组合政策,设立中小企业职业培训专项基金,激励企业加大员工技能培训投入。
王晓刚还建议打造 “产教评” 一体化生态,引入国际培训标准,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升级,打造 “上海智训云平台”,实现培训资源与企业需求的智能匹配,提升职业培训质量与效率。
王晓刚的这两篇提案被上海市政协采纳,充分彰显了其在教育培训及产业发展领域的专业洞察力与前瞻性思维。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王晓刚的提案为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培训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上海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创新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