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千年古邑的历史回响
在鲁南大地的腹地,滕州如一颗镶嵌在运河之畔的明珠,静静流淌的荆河与古运河环绕其间,像两条碧绿的绸带,滋养着这片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土地。从远古先民在河畔燃起第一堆篝火、进行刀耕火种,到商周时期诸侯在此建立邦国、推行礼乐文明;从秦汉帝国将其纳入郡县体系后带来的繁华,到明清时期因漕运兴盛而出现的商旅云集景象,滕州在漫长的时代浪潮中,始终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这片土地不仅是上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更在朝代更迭中始终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芒,孕育出一批影响深远的历史名人,让“滕州”这个名字在时光长河中愈发厚重而清晰,散发着迷人的历史韵味。
滕州的历史根系深扎于远古时期,其文明的曙光早早便在此绽放。境内的北辛遗址距今已有7300余年,作为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发掘在考古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早期黄河流域文明的窗口。商周时期,滕州成为“滕国”所在地,开启了其作为邦国的历史篇章。作为周代分封的诸侯国,滕国虽疆域不大,仅“方五十里”,却以“善国”之名流传后世,成为当时礼乐文明的典范。据《孟子》记载,滕文公继位后,深知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曾多次不辞辛劳地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在孟子的启发下,他最终确立了“行仁政、重教化”的治国理念。他积极推行仁政,减免百姓赋税,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兴修水利工程,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还设立“庠序”推广教育,让百姓接受礼仪教化,使滕国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礼仪之邦。秦汉以降,滕州凭借其地处南北交通要冲的优越地理位置,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文化的中心,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开通大运河后,滕州段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漕运要道,其地位愈发凸显。南来北往的商船在此停泊补给,码头边商铺林立、客栈云集,各地的货物在这里汇聚交易,一片繁忙景象。“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盛况在地方志中多有记载,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当时的繁华与热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滕州这片沃土孕育出多位彪炳史册的名人,他们的思想与成就跨越时空,至今仍影响着后人。墨子,这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巨匠,就诞生于滕州。他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更以“兼爱”“非攻”的思想体系震撼了时代。墨子主张无差别的爱,反对战争与掠夺,其理念中蕴含的平等、和平思想,与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遥相呼应。更令人惊叹的是,墨子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他最早提出“小孔成像”原理,对力学、光学的研究远超同时代学者,被后世尊为“科圣”。如今,滕州的墨子纪念馆中,复原的“木鸢”与“小孔成像”实验装置,仍在诉说着这位先贤的智慧。与墨子并称“科圣”的鲁班,同样与滕州有着不解之缘。相传这位春秋时期的能工巧匠曾在此生活,他发明的锯子、刨子、曲尺等工具,彻底改变了古代手工业的生产方式,被后世工匠奉为“祖师爷”。滕州民间至今流传着鲁班造木鸢、巧解难题的传说,其“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工匠精神,早已融入当地的文化基因,成为滕州人开拓创新的精神源泉。除了思想与科技领域的巨匠,滕州还涌现出许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人物。战国时期的滕文公,以仁德治国,使滕国成为“善国”典范,孟子曾专程到访并赞叹其政绩;汉代名臣疏广、疏受,功成身退、教子有方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至今仍被滕州人津津乐道。这些名人的事迹,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滕州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滕州的历史,是一部厚重的文明史诗,从北辛文化的第一缕炊烟升起,到古滕国的礼乐声在邦国间回荡;从运河码头的喧嚣热闹,到现代城市的崛起与发展,每一页都写满了滕州人民的奋斗与创造,展现了滕州顽强的生命力与发展活力。滕州的名人,是这部史诗中最璀璨的篇章,他们的思想如星光般穿越千年,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滕州人民不断奋进。这片土地始终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发展,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沉淀着故事,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希望,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去感悟那份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响,感受滕州独特的历史魅力与文化底蕴。(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