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青春之志,履践致远”团队三下乡:以实践为笔,绘就青春担当与文化传承新画卷
为深入探寻中医药非遗瑰宝,践行服务基层社会责任,7月28日至29日,安徽中医药大学“青春之志,履践致远”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阜阳市太和县,开展了一场内容充实、意义深远的综合实践活动。团队围绕“中医药非遗传承与创新”“基层健康服务实践”“红色文化与地域文明学习”三大主线,通过专业调研、公益服务与文化浸润,将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展现了新时代中医药学子的专业素养与青春担当。
探访百年非遗瑰宝,叩问中医药传承创新之路
7月28日上午,实践团队的首站聚焦于太和县华源医院及其所承载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烧烫伤药膏。这项拥有逾百年历史的独门技艺,是皖北地区民间中医药智慧的璀璨结晶,以其卓著的疗效闻名遐迩。在医院负责人的引导下,队员们深入药膏制备的核心区域,观摩了从严格选料、古法炮制到成品封装的全流程。每一道工序都恪守传统,体现了“匠心”与“药魂”的坚守。据介绍,该药膏严格遵循中医“箍毒消肿、化腐生肌”的理论指导,精选多味道地药材,凭借其特殊的制备工艺,在临床应对各类烧烫伤及顽固性皮肤溃疡方面展现了现代医学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观摩之后,团队与院方技术骨干及项目第三代传承人陶安涛先生举行了专题座谈。双方就非遗药膏在现代医疗环境中的应用前景、作用机理的深化研究、质量控制标准的提升以及产业化发展的可能路径等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与思维碰撞。队员们结合自身药学、中医诊断学等专业知识,积极提问并建言献策,从青年视角为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转型提出了诸如“利用现代科技解析有效成分”“探索剂型创新以适应多元需求”“建立数字化传承档案”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思考。陶安涛先生在与学子们的交流中动情地表示:“民间蕴藏着中医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它们历经世代检验,是活着的遗产。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些瑰宝,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这番话语沉重而殷切,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承的份量,不仅对这项非遗技艺的历史脉络和治疗特色有了系统性认知,更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

团队成员参观集团生产的中药材自动化运输过程。孙锦文 供图
情系桑榆送健康,中医药服务暖人心
次日,实践团队将关爱与专业知识带到了太和县清浅镇敬老院,开展了以“中医养生与健康服务”为主题的公益行动,旨在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管理意识,传播“治未病”的中医养生理念,用实际行动奉献爱心。活动精心设计为“健康知识讲座”与“现场义诊服务”两大板块。讲座环节,队员们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高血压、关节炎、睡眠障碍、季节性养生等健康问题,用当地方言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的四季调摄要领、慢性病的日常自我调护方法,并现场教授了如足三里、内关、合谷等易于辨认且功效明确的保健穴位按摩技巧。老人们听得全神贯注,纷纷跟着模仿,现场互动热烈,排起长队踊跃参与体验。随后的义诊现场更是暖意融融。在带队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队员们有序地为老人们提供了血压测量、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咨询等服务。他们耐心倾听老人们的不适诉求,细致解答各种健康疑问。对于普遍存在的腰腿疼痛、失眠等问题,队员们运用课堂所学的艾灸、推拿基本原理,提供了个性化的饮食、起居、运动建议,并演示了简单易学的家庭保健操。同学们真诚的笑容、耐心的服务和略显稚嫩却无比认真的专业态度,赢得了敬老院全体老人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赞誉。这一刻,抽象的中医理论化为了具象的关怀,深刻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和“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

团队成员正在给老人提供测量血压服务。孙锦文 供图
溯源历史铸信念,红色洗礼砺初心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程,团队转向对太和县深厚历史文化与红色基因的探寻,旨在筑牢文化自信,淬炼理想信念。29日下午,团队参观了太和县博物馆。馆内丰富的馆藏生动述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悠久文明。队员们重点考察了中医药文化专题展区,透过一件件历代医籍文献、传统制药器具和本地特色药材标本,系统梳理了太和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辉煌成就,增强了对于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紧接着,团队奔赴太和县红色教育基地。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跟随着讲解员的深情叙述,队员们透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份份泛黄的文献档案和一幕幕逼真的场景复原,重温了革命战争年代太和儿女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学习的脚步并未停歇,团队又专程造访了赵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他们深入参观了中心的书画馆、红色馆和乡愁馆三大主题展馆。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太和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了民间艺术创作的蓬勃活力,更通过陈列的古老农耕器具,进行了一场与传统农耕文明的跨时空对话,体悟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哲学智慧。结合数日来的所见所闻所思,团队以“廉政文化与红色精神”为主题,在实践中心内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微宣讲与视频录制活动,并与中心负责人刘邦廷及工作人员分享了调研心得,交流了中医药文化与红色精神融合发展的看法。刘邦廷主任对学子的探访给予了极高评价,他感慨道:“此次安徽中医药大学学子的到来,远不止于一次寻常的文化参观。在翰墨飘香中,他们感受到了太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间创作活力;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中,英烈的事迹如炬火般照亮前路,让‘医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更加坚不可摧;在与农耕文明的对话中,古老的器具成为穿越时空的信使,向莘莘学子传递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存哲学与创造伟力。”

在太和县纪念馆内,工作人员正在给队员们讲解红色故事。孙锦文 供图
结语:实践砺青春,致远显担当
安徽中医药大学“青春之志,履践致远”社会实践团队的太和之行,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深刻历练。团队成功地将专业理论与广阔的社会实践相融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非遗调研中,他们挖掘传统智慧,叩问创新之路;在敬老服务中,他们运用所学,奉献爱心,践行医者仁心;在文化学习与红色教育中,他们溯源历史,洗涤心灵,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带队教师吴凡在总结活动时表示:“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和支持更多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强本领,努力将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应有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此次实践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历史与未来,连接了校园与社会,更连接了青年学子的拳拳之心与家国天下的厚重责任。(何威 金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