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农大理信学子东营实践感悟——王喜,以老物件守护石油记忆的传承者
2025年7月23日下午,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湿地守护,生态河口” 赴东营湿地实践服务团,在团委书记姜程、辅导员李温蓉、刘航的带领下走进孤岛镇党性教育基地,参观东方红老物件展馆。孤岛镇党委副书记王超超、党建办主任崔士鹏陪同参观,实践团成员在展馆中聆听老一辈垦荒人筚路蓝缕的奋斗故事,深切感受 “油地军三方共建” 精神的时代力量。
实践团参观东方红老物件展馆
也正是这次参观,实践团得以认识展馆的负责者与讲解人——王喜。作为东方红石油会战的老工作者,他用大半生时光收集展馆中的藏品,以个人力量为人们留存下珍贵的石油历史记忆。随后,实践团成员对王喜老先生展开采访,访谈中,老先生的经历与精神,如同展馆里那些承载岁月的老物件,始终闪耀着奋斗的光芒,让每一位成员都深受触动、受益匪浅。
实践团成员对老物件展馆负责人王喜进行采访
王喜,这位深深镌刻着东方红石油会战印记的老石油人,如今以孤岛镇党性教育基地东方红老物件展馆负责人的身份,继续与石油、与历史紧密相连。他的一生,与石油共生共长,与历史同向同行,用半生时光收藏石油岁月的碎片,以赤子之心传递老一辈的精神力量。
回溯早年,王喜是东方红石油会战大军中的普通一员。那时的胜利油田,既有油层厚、井喷多的高产荣光,也面临过后期油少水多、开采条件愈发复杂的困境。但 “为国家产油” 的坚定信念,如同井架上永不熄灭的明灯,始终照亮他在油田的每一段奋斗路。他亲历过胡耀邦同志到访孤岛镇、发动植树造林的岁月;在他心中,胜利油田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这份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成为他一生的精神底色。
收集油田老物件的习惯,不知从何时起成了王喜的日常。最初,他只是想留住自己与石油相伴的点滴回忆,可随着藏品渐渐丰富——从 1960 年记录胡耀邦同志植树造林的旧报纸,到会战时期工人用过的工具,再到泛黄的石油工人工作证……他逐渐领悟到这些物件的重量:它们不是冰冷的 “旧东西”,而是石油会战峥嵘岁月的鲜活见证,是老一辈垦荒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 “活历史”。
从那时起,王喜的 “捡藏品” 不再是个人爱好,而是变成了 “守历史” 的使命。他耗费大半生时间,踏遍各地寻访、收集石油老物件,将全部心血倾注其中,最终促成了东方红老物件展馆的诞生。在这座展馆里,每一件老物件都承载着石油人的创业精神,静静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奋斗故事。如今的王喜虽已年迈,却依然坚守在展馆一线,接待一批又一批来访的青年人。采访中,他更是向当代青年寄予真切厚望:“你们是国家的未来,好好干,咱们党的事业、人民的期盼,就靠你们接过去、扛起来!”
王喜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 “守史人” 的身份,让抽象的石油精神有了具象的载体。他用藏品留住历史的温度,用故事传递奋斗的力量,成为连接老一辈石油人与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桥梁。而这些老物件及背后的故事,正承载着坚守、奉献、奋进的宝贵品质。当代青年当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书写属于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让石油精神中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始终熠熠生辉!(宋俪佳 陈若斐)
实践团与王喜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