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铁路中,汲取奋进力量
近日,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烽火铁道——抗战时期的中国铁路”专题展正式揭幕。展览由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指导、中国铁道博物馆主办,入选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全国80个主题展览”名单。350余幅照片、100余件实物,把1931—1945年间铁路的烽火岁月浓缩成一条“钢铁生命线”,也为我们今天16.2万公里营业里程、4.8万公里高铁的世界最大路网标注了精神起点。
1949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仅21810公里,能通车的干线屈指可数;2024年底,这一数字已达162000公里,其中高铁48000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70%以上。从“扒铁道、炸桥梁”的敌后战场,到“八纵八横”主通道基本成型,数字跨越的背后,是先辈“人在路在”的信念在钢轨上延伸。
开展当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枣庄铁道游击队展览馆专家现场授课,铁道博物馆新职职工、北京将府实验学校学生围拢聆听。当学生把写有“致敬无名铁路英雄”的卡片挂上致敬墙时,历史完成了一次代际传递。抗战精神由此转化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青春动能。
今天,铁路人面临新的“正太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桥隧比95%、最大埋深2000米;时速400公里级CR450动车组已完成整车试验;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突破1.8万列,连接欧洲22国160城。每一项任务,都是和平年代的攻坚战。我们要把展览中汲取的“炸不断、打不垮”的韧劲,转化为毫米级精调、秒级调度、零缺陷运维的硬标准,让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在世界舞台更加闪亮。
80年前,钢轨被炮火撕裂,却撕裂不开民族的血脉;80年后,复兴号呼啸而过,每一声轰鸣都在告慰那些把鲜血洒在枕木上的无名英雄。从烽火铁路中汲取奋进力量,新时代铁路人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加速度。(席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