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理工学院云门书院开展“指尖陶韵,遗脉相承”活动
为讲好中国故事,2025年7月8日,潍坊理工学院云门书院非遗所思志愿服务队,前往淄博小虾米软陶艺术研究院进行观摩学习,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活动。
从去年火遍街巷的“龙龖龘”到当下热议的“蛇蟲蟲”,小虾米软陶艺术研究院作为传统工艺的传承者,始终秉持独特的软陶技法与不拘一格的设计理念,成功将传统文化底蕴与当代审美趋势巧妙融合,推出了一系列紧扣时代潮流、备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佳作。
艺术研究院展览在中国陶瓷淄博琉璃博物馆内的作品
除了龙龖龘和蛇蟲蟲之外,小虾米还潜心打造了多款富有标志性的文创精品。这些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了生肖、历史名画、传统瑞兽等多个文化主题。它们不仅彰显了小虾米在软陶技艺上的深厚功底,更映射出其在工艺传承与时代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执着坚守。
负责人向志愿服务队成员讲解小虾米软陶艺术研究院历程
走进陈列室,眼前是一幕幕经典与新潮交融、匠心与巧思碰撞的鲜活图景。主题布艺盲盒、民俗生活再现、萌系文创形象,贯通雅俗、包罗世间万象,色调明快、意趣盎然。
工作室人员对于人偶的制作过程
淄博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小虾米软陶艺术馆馆长王枝三次高考圆梦北师大七次搬家成就小虾米,她带着对陶瓷艺术的深厚情感,毅然选择了软陶领域作为创业舞台。自2014年8月成立淄博小虾米陶艺创作有限公司以来,她率领团队,从一间简陋的工作室出发,以“讲述中国故事、传承泥塑文化”为使命,矢志不渝地在文创领域探索前行。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枝:以青年力量驱动创新,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非遗传承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在坚守初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枝在谈及非遗活化时强调,当下团队已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青年设计队伍,将通过加速创新节奏,让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接轨。
王枝介绍,团队未来将聚焦年轻消费群体,推出覆盖不同价位、款式多样的非遗文创产品。“年轻人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我们要让非遗产品既保留文化根脉,又符合他们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同时,团队计划通过加强与网友的互动交流,挖掘新的流量入口,让淄博非遗以更鲜活的姿态。
经过时光沉淀,小虾米慢慢成长成熟,在突破的途中愈发坚定。他们凭借别致的创作手法、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大众呈现了一次次动人的工艺展演与精神熏陶,让传统的手艺精华在当代生活里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与魅力。
淄博,这座被誉为陶琉名城的城市,自古以来便以陶瓷、琉璃、丝绸以及新兴的软陶艺术闻名遐迩。这些传统工艺不仅是淄博的文化瑰宝,更是其历史与文化的生动写照。然而,淄博并未止步于传统的传承,而是积极寻求创新,不断推陈出新,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淄博的文化内涵,更提升了其城市形象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淄博通过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还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秉承“讲述中国故事,传承泥塑文化”理念,深挖淄博故事,将齐文化、聊斋故事等用泥塑形式展现,通过软陶泥塑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未来,泥塑文化若能持续平衡“传统基因”与“时代创新”,既能守护好手工技艺的温度,又能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更广阔的生长空间,实现从“小众非遗”到“大众共鸣”的跨越。
志愿服务队团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