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学子赴广州增城开展实践:以 “文旅 + 研学” 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实践中闪光

2025-08-25 16:27:2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7月15日至25日,中央民族大学“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调研‘乡村振兴文旅+儿童研学教育’实践团”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跳出课堂局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研学带教、活动设计、复盘总结的全流程中,深刻践行青年责任,厚植家国担当情怀。

2

  此次实践团成员涵盖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子形成了高效互补的协作模式:广告学专业学生牵头宣传策划,为实践活动搭建传播桥梁;教育学专业学生聚焦研学课程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科学适配儿童认知;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则深度参与跨文化交流环节,拓展活动视野。实践期间,团队建立了“研讨-执行-复盘”的闭环工作机制——每周一至周三集中研讨、打磨活动方案,周四至周五分组带队落地执行,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开展复盘总结,查漏补缺。这种清晰的分工与紧密的协作,让每位成员都在实践中学会了倾听不同声音、理解多元需求、协同解决问题,切实体会到“集体智慧远胜于个人力量”的深刻内涵。

  实践全程充满挑战,却也成为青年学子磨砺成长的“试金石”。从前期深入调研增城当地文旅资源、设计并发放家长需求问卷,到现场带教时应对孩子们的突发问题,再到后期整理实践素材、撰写公众号推文进行成果传播,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团队的应变能力与责任意识。面对部分孩子因陌生环境产生的抵触情绪,成员们即时调整互动方式,用游戏化教学拉近距离;遇到活动组织中的流程衔接问题,大家迅速沟通、分工补位,确保活动顺利推进。“这次实践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责任不是被动接受的任务,而是需要主动扛在肩上的担当。”一位团队成员在总结中感慨道。这种自我驱动的责任意识,成为学子们此次实践中收获的宝贵成长财富。

  在荔枝文化博物馆、饶宗颐博物馆、仙湖农场等实践地点,团队成员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价值的引导者。在荔枝文化博物馆,他们向孩子们讲述岭南荔枝种植的历史变迁,解读“一颗荔枝背后的乡村产业故事”;在饶宗颐博物馆,通过赏析书法、绘画作品,引导孩子们感受文化的魅力;在仙湖农场,组织农耕劳动体验与绿色发展科普,让孩子们在亲手劳作中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们不是在单向‘教孩子’,而是在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答案。”一位参与带教的成员表示,在服务儿童的过程中,更坚定了“将专业学习与国家乡村振兴需求紧密结合”的人生方向。此次实践也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思政育人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落地生根。

  十天的实践虽已落幕,但留给团队的是一份厚重的“青春答卷”。同学们在总结中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专业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更让大家深刻领悟到“青春要与国家和人民同频共振”的真谛。未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把个人发展的“小我”融入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持续闪光。(姚智行)

责任编辑:李 震
新闻关键词:实践活动学子乡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