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附小二(10)中队丨雏鹰展翅塑醒狮,童心接力传非遗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023级10班雏鹰小队成员尹睿麟、崔泽慧、于笫骁三位同学,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走进“长乐面塑艺术工作室”,在省级非遗项目汤派面塑第三代传人梁长乐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面塑体验之旅,亲手制作了象征吉祥如意的“醒狮”作品。
指尖上的千年技艺:面塑文化初探
活动伊始,梁老师为小队员们揭开了面塑艺术的神秘面纱。他介绍道,这门以面粉、糯米粉为主料,辅以色彩、防霉防裂配方的古老手艺,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他特别分享了三国时期孔明以面塑祭江神、助大军安然渡江的传说,引得队员们惊叹连连。“圆雕、浮雕、微雕、仿生、竹签式”,梁老师展示的不同形式面塑作品,尤其是他引以为傲的“摔砸不坏、历久弥新”的独家配方,让小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小小面团里蕴藏的中华智慧与匠心传承。作为汤派(师承董凤岐,祖师爷为“面人汤”汤子博)传人,梁老师的作品曾获多项国家级金奖,并被马未都等众多名人收藏。
巧手匠心塑醒狮:非遗技艺亲体验
在梁老师耐心指导下,小队员们利用彩泥代替面团开始了醒狮制作。“备料识性、塑形筑基、精雕细琢、点睛上彩”制作全过程,队员们全神贯注,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彩泥在他们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尹睿麟同学专注于狮子的炯炯眼神,崔泽慧同学反复调整鬃毛的卷曲度,于笫骁同学则力求让狮身姿态更显矫健。梁老师穿梭其间,手把手传授“力道均匀防开裂”“巧用工具塑纹理”等关键技巧。
童心宣言守匠心:收获与感悟
活动尾声,三位队员满怀激动地展示了自己的醒狮作品。他们围坐一起,郑重写下了自己的 “非遗守护宣言” :“一抔面泥,千载传承。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柔软的面团,更是祖先智慧的流淌。今日,我们以童心塑醒狮,感悟‘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未来,我们将做非遗的小小火种,认真学习,乐于分享,用心守护这份独特的中国之美。让指尖上的艺术,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传承在行动
此次雏鹰小队的非遗体验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手工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之旅。队员们在亲手捏塑中,触摸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理解了“非遗”二字沉甸甸的分量。梁长乐老师表示,看到孩子们如此投入和热爱,深感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山师附小持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如春雨般浸润童心,正是播撒文化自信种子、培养未来守护者的坚实一步。这小小的醒狮,承载着童真的喜悦,更寄托着文化传承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