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走进富官庄镇:以红色精神点燃童心,以科技力量启迪未来
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科技动能。为深入贯彻“数智赋能”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校服务社会、人才反哺基层的实践探索,7月22日,山东科技大学“古乡遗韵筑梦行”青年志愿团队走进临沂市沂水县富官庄镇文化馆,开展了一场以“精神引航+科技启智”为主题的综合公益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本地少年儿童群体,通过沉浸式讲述与互动式科普,架起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也让高校科技成果真正走进田野、走进童年、走进未来。
团队成员与富官庄镇中小学生合影留念
课堂伊始,返乡的青年学子带来一堂温情而深刻的“家乡故事课”。他们以朴素语言讲述沂蒙红色记忆——识字班的油灯、红嫂的车轮、乡亲的背篓,一段段平凡却伟大的历史在孩子眼前缓缓铺展。孩子们聚精会神,家长们也不由自主侧耳倾听。这堂特殊的“精神课堂”,既传递了沂蒙精神的代代传承,也展现了青年群体以身践行、传情乡土的真挚情怀。在“讲述”与“倾听”中,一份跨越年龄的情感共鸣悄然生成。
随后的“科技课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主讲人以“变形金刚”为引,深入浅出地讲解机械结构原理,孩子们在提问与互动中感受到科技的奇妙与生活的关联。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山东科技大学在科技研发领域的代表成果——高精度测量无人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矿山喷湿作业机器人以及我国第三代极地破冰与科考船“雪龙号”的技术解读。科技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化作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梦想引擎”,让每一位孩子在探索中感受到未来的重量与希望。
团队队长为富官庄镇中小学生讲解机械知识
最具人气的当属3D打印体验环节。伴随着打印机缓慢运转,一只“小龙”玩具从模型中跃然而出,孩子们围拢在机器旁,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憧憬。随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打开建模软件,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三维设计——一个逐渐成型的便携饭盒。在一双双认真敲击键盘的小手中,科技不再抽象,而是变成了一颗颗可触摸、可播种的创新火种。这也正是山东科技大学“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延伸体现——让知识落地、让科创下沉。
团队队长为富官庄镇中小学生讲解3D打印技术
山东科技大学长期鼓励学生将知识回馈社会、将专业服务人民。此次走进富官庄镇,既是青年与乡村之间的双向奔赴,也是一种用行动传承信仰、以科技点亮梦想的现实诠释。在孩子们的欢笑中,在家长们的赞许中,青年学子们更加坚定了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理想初心。
富官庄镇认真听讲知识的中小学生
礼堂之外,阳光正好,队旗猎猎。青春的热忱在这里落地生根,知识的光芒在这里播撒升腾。山东科技大学正以“立德树人、科技报国”为使命,培养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而山科学子,也将在一次次走进乡土的探索中,把理想写在田野,把科技带进人心,在广袤中国的基层土壤中,书写属于青春的答卷。(王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