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宜高铁试跑,长江经济带新动脉激活

2025-09-02 09:34:2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5年8月26日8时46分,随着55402次试验列车从宜昌北站驶出,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条全长31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钢铁动脉,以85%的桥隧比穿越江汉平原,用四年时间完成从开工到试运行的跨越,标志着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技术突破,智能高铁背后的“中国标准”革新。在汉江平原水网密布的施工区域,建设者运用BIM建模与无人机巡查技术,将桥梁墩身预制拼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荆门钟祥段隧道施工中,国内首台高铁隧道全断面TBM掘进机以日均30米的速度穿越溶洞群,创造软土地区隧道施工新纪录。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线采用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工程效率,更构建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标准体系”。

  区域协同,黄金通道重构经济地理版图。这条连接武汉与宜昌的钢铁纽带,正在重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格局。武汉的光电子、汽车制造产业与宜昌的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产业,通过“1小时经济圈”形成产业链互补。荆门绿色化工、荆州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得以快速对接武汉的科技与市场。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武宜段与郑渝高铁、襄荆高铁共同构成“十字形”高铁布局,为破解“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发展滞后”难题提供交通解决方案。数据显示,试运行后沿线天门、京山、钟祥等此前未通高铁地区,将直接进入“高铁时代”。

  民生赋能,流动中国孕育共同富裕新图景。高铁开通带来的不仅是时空距离的缩短,更是发展红利的普惠共享。天门蒸菜、京山桥米、钟祥葛粉等特色农产品,将借助高铁物流网络走向全国市场。武汉黄鹤楼、宜昌三峡大坝、荆门明显陵等旅游资源,有望串联成“黄金旅游线路”。更令人期待的是,这条新动脉将催生“高铁通勤族”,让异地就业、跨城消费成为新常态。据测算,武宜段通车后每年可带动沿线2300万民众人均增收超800元,真正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当试验列车在江汉平原划出优美弧线,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高铁的速度,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这条承载着技术创新、区域协同、民生改善多重使命的钢铁新通道,正以“中国标准”书写着交通强国的新篇章,为长江经济带注入澎湃发展动能。(李彩飞)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