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现代农学院学子赴呼伦贝尔开展“蒙鲁语桥·牧歌振乡”推普实践活动

2025-09-02 13:23:5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为深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5年8月,潍坊学院现代农学院“蒙鲁语桥·牧歌振乡”实践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通话推广与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以青春为桨、以语言为桥,在广袤草原上书写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温暖篇章。

  广场推普:青春之声回荡哈撒尔广场

  8月7日,实践团首站走进呼伦贝尔哈撒尔广场,开展普通话推广宣传活动。队员们热情洋溢,向游客和市民分发推普宣传手册,耐心讲解普通话在日常交流和旅游出行中的实用价值。

  活动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教唱普通话儿歌、畅谈普通话在求职社交中的优势,并为外地游客提供语言帮助。一位来自新疆的游客表示:“这些实用的沟通技巧,让我和当地朋友交流更加顺畅!”

  活动现场,不少山东老乡与队员亲切交流,“家乡人”的认同瞬间拉近彼此距离,生动体现了“蒙鲁连心”的深厚情谊。

  乡村调研:语言使用与文化传播并行

  8月9日至10日,实践团深入额尔古纳市护林、恩和等多民族聚居乡村,开展语言使用现状调研与文化传播活动。

  通过入户问卷,团队了解到当地居民在使用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发音、词汇等实际问题。基于调研结果,队员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分层辅导,从声韵母纠正到情景对话演练,逐一耐心指导。

  在恩和俄罗斯族民族博物馆,队员们担任文化讲解员,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述“一河两岸·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让当地居民认识到普通话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

  景区实训:推普助力旅游服务提升

  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需求,实践团在白桦林景区开展“普通话+服务用语”微培训,模拟游客咨询、景点介绍、结账等场景,帮助景区工作人员、民宿业主和商户提升语言服务水平。

  队员们以微笑和手势辅助教学,反复示范常用服务语句,并建立“蒙鲁推普互助”微信群,提供长期线上辅导,实现“短期实践、长期助力”,受到广泛欢迎。

  田间课堂:语言与农业融合促发展

  8月12日至13日,实践团走进呼伦贝尔草原生产队,开设“田间推普课堂”,将语言推广与农业研学相结合。

  在农机库、麦田垄间,队员们用普通话讲解农机术语、交流耕作经验,帮助牧民提升使用现代化农业装备的沟通效率。很多牧民从羞涩到主动用普通话交流,语言成为传递技术、情感与尊重的纽带。

  此次“蒙鲁语桥·牧歌振乡”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探索出“语言+文化”“语言+旅游”“语言+农业”等多维推普新模式,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认同与团结。同学们在服务中锤炼了本领,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以语言为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潍坊学院学子将继续秉持使命与热情,让“语桥”越筑越宽,让“牧歌”愈唱愈响!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