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践行留学志,赤子躬耕报国路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泉音嵙韵”留学报国社会实践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2025-09-03 11:13:0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为弘扬留学报国传统,将学识与实践结合,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泉音嵙韵”留学报国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至8月间,先后走进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公司与临沂郯城归昌乡,在科技创新一线感悟报国担当,在乡村振兴田野践行赤子初心,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行动诠释“留学报国”的时代内涵。

  科技赋能见初心——实验室里的报国答卷

  2025年7月25日,实践团首站来到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公司。这家以“功能农业,健康中国”为宗旨的企业,聚焦农业安全与农作物品质检测,整合靶向与非靶向质谱检测技术,正推动“绿色农业”向“功能农业”跨越。公司538平方米的标准实验室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等100余台套设备整齐排列,原值达600余万元,成为团队触摸科技报国的第一站。

实践团成员在山东国仓健生物科技公司操作质谱设备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成员们亲手操作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从样本前处理到数据解析全程参与。“精准成果既靠尖端设备,更靠每一步的严谨。”团队负责人感慨道。当了解到公司引进的海外人才带来多项技术革新,将国际视野融入本土农业检测时,成员们对“报国需有真才实学”有了更深体会——正如公司负责人所说:“留学人员的价值,在于把专业所长转化为产业动能。”

  乡村振兴践使命——田野间的青春答卷

  带着实验室里的感悟,8月4日至8日,实践团在山东科技大学派驻郯城县归昌乡省派第一书记张洪宾书记的指导下,走进归昌乡的田间地头,将“科技报国”的种子播撒在乡土间。

  红色讲堂铸魂——让信念扎根历史: 8月4日下午,归昌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色宣讲中,成员们讲述着“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郭永怀用生命护住核数据……”老党员们则分享沂蒙红嫂“最后一口粮做军粮”的奉献,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爱国”二字愈发鲜活。“就像国仓健的海外人才,把本领带回来才是真留学。”成员们的感悟,正是对“留学报国”的生动注解。

归昌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宣讲现场

  田垄地头赋能——让科技点亮乡村 :8月5日,“姜湖贡米”产业园的稻田里,实践团操作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完成吊运、植保等服务,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负责人的赞叹,与国仓健实验室里“技术赋能产业”的理念遥相呼应。同日,在凤鸣共富工坊,成员们梳理订单、优化流程,见证“妇女家门口就业”的共富图景——原来留学所学,既能服务实验室,也能点亮乡村烟火。

实践团成员操作农业无人机开展助农服务

  生态田间躬行——让绿色融入发展: 8月6日,生态大棚里的交流热火朝天。“地膜回收减污染,秸秆还田肥土壤……”成员们结合生态农业知识,协助设计“稻渔共生”模式。这让人想起国仓健“功能农业”的宗旨——守护绿水青山,本就是报国的底色。

实践团成员与种植户交流生态农业技术

  红领巾课堂传薪——让种子播撒心田: 8月7日,“红领巾小课堂”上,成员们讲起钱学森冲破阻碍回国的故事:“就像国仓健的叔叔阿姨,学了本领回来建设家乡。”省派第一书记送来印有科学家头像的文具,孩子们眼中的光,正是报国信念的传承。

实践团成员在“红领巾小课堂”讲述留学报国故事

  文化舞台抒情——让情怀浸润人心 :8月8日傍晚,乡村晚会的情景剧《等待》再现邓稼先的奉献,“为了祖国,牺牲值得”的台词直击人心。成员们带来的“留学报国”思政课,将国仓健的技术革新与归昌乡的实践相结合,让“爱国”二字在歌声与掌声中愈发厚重。

乡村晚会上情景剧《等待》演出场景

  从实验室的精密检测到田野的科技助农,从企业里的人才故事到乡村中的实践感悟,“泉音嵙韵”团队用两个月的行动证明:留学报国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在科技创新一线深耕、在乡村振兴田野躬行的具体实践。正如成员们所说:“无论是操作质谱仪还是无人机,核心都是用所学为祖国添砖加瓦。” 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让留学报国的青春之歌,在服务国家发展的征程中愈发嘹亮。(柏恩惠 赵鹏飞 郭章铭 李思琪 徐诺 班元泉)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