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服务+文化”创新实践:让出行成为美好体验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高铁不仅是连接城市的交通纽带,更成为传递文化与文明的流动载体。作为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广州南站近年来以“初心·春澜”党员服务岗为核心,以“书香驿站”为延伸,打造了一条“文明服务”与“文明出行”良性互动的创新路径,让旅客在匆匆旅途中感受文化的温度与文明的力量。
党员先锋引领,服务升级传递文明温度。“初心·春澜”党员服务岗的命名颇具深意——“初心”寓意铁路人不忘为民服务的本心,“春澜”则象征服务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一品牌历经十余年迭代升级:从早期的“四问”服务队到爱心驿站,再到如今的党内优质品牌,每一次蜕变都紧扣旅客需求的变化。
服务岗的团队成员中,既有全国铁路劳动模范朱艳这样的标杆人物,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党员。他们提供的多类服务,从退改签“一窗办”到智能机器人答疑,从重点旅客帮扶到失物招领,年均服务数万人次,真正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落到实处。更可贵的是,他们的服务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更通过点滴细节传递文明理念——比如在帮助老年旅客时耐心讲解电子票务,在引导儿童时普及安全知识,潜移默化中提升旅客的文明素养。
书香浸润旅途,文化赋能重塑出行体验。如果说党员服务岗是文明服务的“硬支撑”,那么“书香驿站”和“书香列车”则是文化赋能的“软实力”。广州南站阅读空间藏书丰富,年均服务上万旅客;而“书香列车”通过扫码即读的电子书库,让高铁车厢变身移动图书馆。这种创新打破了传统出行场景的单调性,让碎片化的候车时间转化为沉浸式阅读体验。
文化服务的深层意义在于“共情”。在各站的特色书香驿站,图书分享会上旅客们写下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的画面温暖人心。这些场景证明,当文化服务与地域特色结合(如侨乡文化、广府文化),不仅能增强旅客认同感,还能激发文明自觉。正如一位旅客所言:“以前候车时刷手机,现在更愿意翻一本书——环境变了,心境也跟着变了。”
从“走得快”到“走得好”,铁路服务的时代命题。中国高铁已实现从“运力追赶”到“品质引领”的跨越,旅客需求也从“走得了”转向“走得有滋味”。广州南站的实践揭示了一个趋势:现代交通服务不应仅满足于效率,还需回应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新期待。
“书香驿站”与党员服务岗的联动,正是这种理念的生动体现。例如,重点旅客在接受帮扶后,常被引导至阅读区休息;列车员在服务间隙推荐适合旅途的书籍。这种“服务+文化”的双重浸润,让文明出行不再是口号,而成为旅客的自发选择。
广州南站的探索,为全国交通枢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它证明:车站不仅是中转站,更是文明传播的窗口;列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文化流动的载体。当服务品牌与文化空间相互赋能,当党员先锋与旅客群众良性互动,“文明服务培育文明出行,文明出行反哺服务升级”的良性循环便自然形成。(刘雅君)